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第一写手张恨水简介资料(盘点张恨水的成名之作是作品)

方应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张恨水,祖籍安徽潜山县。生于江西广信。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自幼酷爱文学,17岁就以“恨水”的笔名投稿。

  民国第一写手张恨水:一生写下3000多万字,写尽男女痴情爱恨!

  老舍:“张恨水啊,真是国内妇孺皆知的作家。”“恨水兄是个真的文人。”

  的确,老先生没穿过奇装异服,没那些所谓的个性。

  只见他身着一袭长衫,手握一只墨笔,静坐于灯前,轻抚纸张。那活色生香的景儿,便在张老笔下一一铺展开。

  一支笔,便足以陪他走过文学的征程。他就是张恨水。

  张恨水,祖籍安徽潜山县。生于江西广信。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

  自幼酷爱文学,17岁就以“恨水”的笔名投稿。

  第一部长篇小说《南国相思谱》,1919年连载于芜湖《皖江报》副刊。

  首篇短篇小说《真假宝玉》,创作高峰期从1924年的《春明外史》起至1939年的《八十一梦》止,15年期间写了60部章回小说,是一位多产作家。

  他一生创作了120多部中、长篇小说,留下了三千多万字的作品,写尽男女痴情爱恨。

  传说张恨水写作有三绝:

  1、他能够同时撰写多部小说,最高纪录是七部长篇同时着笔;

  2、他写作从来不打草稿,每每是一挥而就,甚至没有什么涂改;

  3、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穿插于小说之中。

  1924年4月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夜光》副刊上连载章回小说《春明外史》,这部长达九十万言的作品在此后的五十七个月里,风靡北方城市,使张恨水一举成名。

  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

  但真正把张氏声望推到最高峰的是将言情、谴责、及武侠成分集于一体的长篇《啼笑因缘》,这部小说至今已有二三十个版本。

  在发表的当时就因各大电影公司争先要将之拍摄为电影而几成新闻,由它改编成的戏剧和曲艺也不在少数,而因《啼笑因缘》而作的续书之多更是民国小说中之最。

  至此,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即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个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戏的人也知道梅兰芳一样。

  1934年,张恨水到陕西和甘肃一行,目睹陕甘人非人类的艰苦生活,而大受震动,其后写作风格发生重大变化,士大夫作风渐渐减少,开始描写民间疾苦(如小说《燕归来》)。

  抗战爆发后,他将很大精力放在写作抗战小说中,其中最受后人重视的是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魍魉世界》(原名《牛马走》)。

  鲁迅的母亲也爱读张恨水的小说。

  张恨水一出新书,鲁迅便买了给母亲寄去。

  张恨水结过三次婚,第一次是母亲包办的婚姻。这是在蒙藏垦殖学校解散后。

  当时张恨水并不愿结婚,他的学业未就,从小立下干一番事业的志愿连一点影子都未见着,他不愿过早地成家。

  但母命难违张恨水不得不接受这一既成事实,这与他的理想距离太远了。

  他遭此打击,实在不愿意再待在家里,过了几天,就以到南昌求学为名,离开了家中。

  张恨水与第一任徐文淑没有爱情,他最早创作的长篇小说名为《南国相思谱》,曾在芜湖的报纸上连载,这部小说已经散佚,从题目分析,是一部言情小说。

  张恨水成为一个言情小说作家不是偶然的,这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得不到满足无疑有着重要关系,他需要通过描写爱情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北漂时,他时时感受到孤独,于是在朋友的建议下,他来到北平一所专门收养流*子的平民习艺所里,找到了第二位妻子胡秋霞。

  “当时感情有一点空白状态,他就通过这个身份上不如他的,把自己的怜爱之心表达出来”。

  第二次婚姻虽然给了张恨水一个完整的家,但是并没有让他完全安分下来,秋霞原来不认字,张恨水教她认字,一点一点地教会之后,胡秋霞后来已经能够看报了。

  但是胡秋霞的文化程度跟张恨水相差太远,她不了解张恨水的思想,他们之间没有多少共同语言,精神上的裂痕无法弥补,所以张恨水还是感到孤独,他还在等待爱情的降临。

  1931年,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啼笑因缘》单行本出版发行,引起轰动,但更让36岁的张恨水兴奋的是,就在这时,他真正遇见了自己生命中的红颜知己。

  就在北京一次游园会上,张恨水认识了一个能歌善舞的女子,她是春明女中的高中生,叫周淑云。

  周淑云出身是一个破落官僚的家庭,父亲早死,家里负担比较重,她爱读张恨水的小说,爱唱京戏,聪明伶俐,张恨水也非常喜欢京戏。

  那么正好,就是说他跟周淑云,虽然他比她大十几岁,但是他们两个人谈京戏,谈小说,很有共同语言,那么周淑云也爱上了他。就这样,周淑云愿意做张恨水的外室。

  张恨水就另外找好房子,就跟周淑云结婚了。结婚之后,张恨水从《诗经·国风》当中,《国风》当中的《周南》、 《召南》取出“周”、“南”二字,给周淑云改了名字,就叫她周南。

  张恨水找到了他的爱情。周南会唱歌,尤其会唱京剧,张恨水会拉京胡,那么张恨水拉着京胡为她伴奏。

  周南善于交际,可以陪丈夫去拜访朋友,接待宾客,她深得婆婆的喜爱。

  尽管小姑子的年龄都比她大,但是也都很尊重她。她有文化,后来还学会写旧体诗,所以张恨水原来的理想“红袖添香夜读书”这个时候终于实现了。

  抗战的时候,抗战初期,周南不避艰险,带着两个儿子来到重庆,与张恨水是相濡以沫,一起度过了艰难的抗战时光。

  1959年周南患癌症去世,张恨水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1966年,“*”爆发,胡同里有很多人家被抄家,*也曾闯进过这个院子。

  张恨水从书柜里拿出文史馆的聘书,很认真地告诉*,是周总理让他到文史馆去的,*居然信了他的话,退了出去。

  然而他的书实在太多,难免有属于“四旧”的东西,为了免得招灾惹祸,本想挑些破书烧了,也算作个样子。但是挑来拣去,哪一本也舍不得。

  孩子想藏在床底下,张恨水说怕潮;塞进米缸里,他又怕脏。搞得筋疲力尽,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

  *,终于决定,还是放回书柜里,在玻璃柜门上糊上白纸,就算是藏好了。

  所幸后来并没有人来抄家。

  “张恨水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期作为一个悖论而存在着,一方面是学术界对他及其作品文本的理性思考,一方面则是笼罩在他身前事后的诸多谜团。

  对此缺乏较为系统的介绍——一种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史料考证。

  对于前者,我们的专家学者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对于后者,则涉及到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甄别,而此项工作对于张恨水研究来说却显得尤为重要,是一项艰难的基础性工作。

  解玺璋感叹张恨水研究的欠缺,说:“张恨水写了3000多万字的东西,我们读过多少?我们读过有300万字吗?没有。”

  在批判和翻案的文学史漩涡中,怎样去寻找和认识真正的张恨水?

  这位在写作生涯中为普通读者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动人故事的作家,却在身后给我们留下了难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一写手张恨水简介资料(盘点张恨水的成名之作是作品)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