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徐霞客游记是哪个朝代写的(关于徐霞客的资料简介)

方应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他便是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的徐霞客。有人说他沉溺山水,是因为他文不成武不就,处心积虑游走他地,实有沽名钓誉之嫌。可对于徐霞客而言,他人言语,众人意见与他无关,他只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人生。

  半生风雨,无官无名,徐霞客为何能名垂千古,受人膜拜?

  从古至今,山水之欢,人皆有之。

  世人或寄情山水,或游历名山;或踏青寻花,或隐于群山,无论怎样,世人皆以此为暂时之乐。

  可世上却有一人,将旅行、游历当成毕生事业者。

  幼年时,他许下宏愿:天下九州,要跋涉八州;山有五岳,要攀登四岳。成年后,他初心不改:朝行山壑,见山川之壮丽;夜宿孤村,闻猿啼鸟鸣。

  他便是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的徐霞客。

  有人说他沉溺山水,是因为他文不成武不就,处心积虑游走他地,实有沽名钓誉之嫌。

  可对于徐霞客而言,他人言语,众人意见与他无关,他只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人生。

  万历十五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一个富庶之家中,祖辈皆是文人墨客,官宦世家。

  然而其父许有勉虽饱读诗书,可一不愿考取功名,二不愿攀附权贵,整日游览名山,观景游江。

  徐霞客也受其父影响,其志不在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而是山水之间,群峦之内。

  有一次,先生问学生志向,答考取功名者不计其数,可轮到徐霞客时,他却一挺胸膛:“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士农工商,古自不变。明朝亦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其他事业在世人眼中依然是旁门小道。

  老师恨铁不成钢,数次要求许有勉好好管教儿子,可徐父却说:“不屑于功名之教,不拘于圣人之言。”

  万历二十九年,徐霞客十五岁时,也曾应过一回童子试,可惜没有考上。

  父亲宽慰他说:“功名不是适合所有人,你若无意功名,便不要勉强了,多看些书,多走些路,做一个有学问的人,这样反而更好。”

  有父亲的支持,徐霞客更是随心而为,他厌恶科举八股,酷爱地理游记。

  他读那些书籍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皆过目不忘。

  渐渐地,家中藏书已满足不了他的需要,他到处搜集书籍,只要看到喜爱之书,即使没带钱,也要当掉自己衣物,再去买书。

  徐霞客18岁时,徐父去世,却留给他两项精神遗产,一是终身学习的能力,二是敢于挑战世俗的冒险精神。

  前者让他吸收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后者则让他不拘于方寸,勇于探索未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边山川已满足不了他的好奇心,他想要外出探询更多名山大川,寻求大自然的奥秘,可又因家有年迈的母亲,他不忍前行。

  幸得徐母豁达,通情达理,多次鼓励徐霞客远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万历三十六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终于正式出游。

  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从此,走上了一条与世人截然不同的路。

  每个人的生命不就不同,一味随波逐流,生命只会变得淡然无味。有时候,人就应该前去冒险,只有经历过冒险的人,才会在生命的旅途中,走得更远。

  徐霞客追求的,从不是静宜的山林,亦不是众人皆知的江川,他追寻的永远是不一样的风景。

  那一年,徐霞客来到雁荡山,他想要去寻找位于山巅之上的雁湖。

  那里山峻险要,让人望而生畏,向导带他至山脚下,便打算离开:“越过前面三座山峰,便是雁湖了。”

  望着巍峨群山,徐霞客没有心生畏惧,而是徒手而上,打算越过三座山锋。

  登山之时,便已险象环生,爬至第二座高峰时,山势陡险,如悬于空中,而且越往上爬,越惊险无比。

  徐霞客为固定身形,便将腰带解开,系在一块岩石上,抓着布带悬空而上。

  突然布带断裂,幸好徐霞客抓住一块的岩石,才没能掉下深渊。

  徐霞客惊魂未定,顺势向山壑望去,却见奇树怪石四布,流云飞瀑横生,余辉落下,顿时霞光万道,令*连。

  回到住所,徐霞客依旧情绪难平,随后写下了《雁荡山游记》。

  徐霞客一生游历山川湖海,不仅不畏自然之险,更不惧鬼神之威。

  一次, 徐霞客行至湖南茶陵麻叶洞。有人说其中藏有神龙妖怪,万不可入,可徐霞客偏要一探究竟。

  山洞崎岖,却瑰丽万千,石笋垂天而下,石柱拔地而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瞠目结舌。

  出洞时,村名间徐霞客毫发无损,皆呼“神人”,顶礼膜拜。

  徐霞客不以为然,世人愚昧,皆因见识太少,只有走过,看过,才知世界之大,才是万物真相。

  《尚书·禹贡》曾记载长江发于岷山,岷江为长江正源。徐霞客怀疑事情的真实性,却被众人反驳:“《尚书》相传由大禹所作,孔子编纂,从古至今,都是经典。”

  可他却说:“千百年已过,河流当有所变化,未经验证而以为相信书本,实为愚蠢。”

  于是徐霞客便决定,亲自考察长江源头。

  途中艰险无数,有人劝他返乡,不必受着风寒露宿之苦,可他去意已决,绝不回头。到达金沙江时,他已身患重病,但望着滚滚而来的金沙江水,他确定这便是长江源头。

  在他出行前,所有人都觉得他是“痴人说梦”,可徐霞客从没有过怀疑过自己,他的世界只有远方,只有心中所愿。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旅行,一路发现,一路探索,一路成长。

  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怀疑过往种种,在疑惑与现实间,重启自我与外界的联结,去做不会做的事,去演绎不一样的人生,而这便是一个人成长的意义。

  徐霞客的世界,充满着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朋友曾问他:“天地何用,不能席被;风月何用,不能饮食。你游历天下,有何意义?”

  徐霞客弹地而起,兴奋道:“那一年,我从绝壁凿坑攀援黄山,虽数次遇险,但我登上黄山,放眼四望,景色壮丽绝伦,绝非其他山色可比。我身心顿时澄澈,觉得虽死九次亦未悔。”

  因为执着,他九死一生,只为验证自己的想法;因为无畏, 他出生入死,只为实现曾经的誓言。

  他有一个和尚朋友,法号静闻。

  静闻*为虔诚,曾用鲜血写就一本《华严经》。他毕生之愿,就是将这部经书奉于大理鸡足山,迦叶菩萨道场之内。

  徐霞客感动于静闻的执着,便与他一同前行。行至湘江,突听闻啼哭之声,众人不愿理会,只有静闻前去询问。

  谁知哭声尚未停下,便一伙强盗赶至,捅了他两刀,徐霞客也钱财尽失。

  半年后,静闻因伤去世,留下遗言:“若死,可以骨往”。

  徐霞客失去挚友,悲痛异常,痛哭道:“西望有山生死共,东瞻无侣去来难。”他决心完成朋友的遗愿,将他用鲜血所写就的《华严经》,送往鸡足山。

  那时他已足疾加重,几乎无法行走,可却为了故友,忍痛而行。经贵州,入云南,攀岷山,过澜沧江,终于在400天后,徐霞客走到了鸡足山。

  他将经书供于寺内,将遗骨葬在山间,此时心中之喜悦与哀痛之情皆有,于是写到:“别君已许携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鹃。”

  徐霞客这半生都在路上,无拘无束,无怨无悔。

  崇祯十四年正月,徐霞客在家中病逝。

  临终时,他说:“汉代张骞,唐代玄奘,元代耶律楚材,皆受皇命而行四方。而我一介布衣,却凭一己之力游历天下。虽死,无憾。”

  确实如此。

  徐霞客短短56年的生命里,他大半生都在游历。也正因为如此,他所遇到的人与事,也成就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所见过的山与水,也铸就了名垂千古的《徐霞客游记》。

  很多人都不明白,《明朝那些事》写尽了大明*的风雨飘摇,写透了帝王将相的起落沉淀,可却在结尾,花许多笔墨来讲述一个“不务正业”的徐霞客。

  也许从俗世角度讲,徐霞客既没有光耀门楣,也没有荫泽子孙,他是失败的。

  可对于徐霞客来说,用自己热爱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才是活着的意义。

  三百多年前,人们看不起徐霞客,觉得他是怪人,觉得他一生没有意义。

  三百多年后,我们却钦佩徐霞客,觉得他是英雄,觉得他一生值得尊重。

  有一句话这么说:“我们这一生都在路上,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选择;每一刻,都是自我的修行。”

  正是这无数的脚步,无数的风雨,才成就了此刻的你我。

  愿你我既能心中有梦,也能眼有山河,不负这青春热血,不忘那日月星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徐霞客游记是哪个朝代写的(关于徐霞客的资料简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