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晶晶 通讯员 吴芊芊
“你看,这一颗红薯长得多大,结得还多,虽然今年雨水少,但是我在红薯地做了滴灌,产量比往年还要高一些”。
10月20日,在信阳市平桥区胡店乡魏庄村杨西组的家庭农场,看着刚挖出来的大红薯,农场主杨伟热情地介绍起来:“这个红薯品种叫‘普薯32’,俗称‘西瓜红’,通体匀称,皮薄肉甜,这两年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销路很不错。”
松软细腻的黄沙地上,一排排杜仲树和楸树整齐排列,树下是成熟的红薯。
杨伟的家庭农场实行机械和人工同时作业,杨伟在红薯地开着小型拖拉机将叶子打碎,埋土堆肥,再用机器把沙土下的红薯翻出来,不一会儿,一堆堆体态饱满、颜色鲜亮的红薯就摆满了地面,工人们在麻利地分拣、装框、装车……忙得不亦乐乎。
“每天来农场干捡红薯的活儿,不用操心还能挣钱,俺村里好多老人没啥事的就来干活。”陈奶奶一边扒红薯,一边开心地说。分装后的红薯,统一运输销售,不久就会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批发市场。
胡店乡的“沙窝地”让杨伟的种出来的红薯口感更加香甜软糯,受到许多市民喜爱。
2016年,杨伟开始从事农业经济作物种植,从单一种植白菜萝卜,到现在的冬瓜、南瓜、红薯等农作物,其中红薯种植面积达到300余亩,亩产3千至5千斤,年收入达到30多万元,全年用工可达2000余人次,不仅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同时也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让红薯种植蹚出“甜蜜”致富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