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以吾之老以及人之老)

方应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以吾之老以及人之老。小编来告诉你更多相关信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想来,在原始社会里,我们人类的远祖,过着群居生活。应该没有私心私利,会把所有的老人一般尊敬,会疼爱所有的孩子采集到可以食用的植物果实,捕捉到可以吃的动物鱼虾,先尽量让老人与小孩享用。

随着生产工具的逐步升级改造,生产力进步了,产品逐渐丰富,日常消耗之后,还有了剩余,慢慢地就产生了私有财产,慢慢地有了家庭出现。人伦关系随之而来。亲子关系,慢慢地取代了普遍的尊老爱幼。各人的娃娃各人抱,自己的老人自己养。

普遍的现象可能就是大家更加重视自己一脉相通、血脉相连的亲人,对其他的老弱幼小关爱不够甚至是没有了。在孔孟之道看来是礼崩乐坏,孔孟之徒认为人心不古。

于是乎,出现了为长者折枝不愿意,看见蹒跚学步的小孩子跌倒了,也不愿意拉一把的现象。

向往互帮互助真的人间温情的孔孟之徒,大声疾呼,大力提倡,大家都要把尊重自己家老人的孝心,拿来对待其他的老年人,大家都要把慈爱自家孩子的爱心,多多地施加给普天下的小孩儿。

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尊老爱幼吧。孝敬生你的人,慈爱你生的人,对人来说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羊有跪乳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乌鱼更是被称之为“孝鱼”。

关于乌鱼有一个典故,叫做“乌鱼食子”,传说乌鱼产卵后会失明一段时间,从而丧失捕食能力,而小鱼孵化后担心母鱼饿死,会主动往母鱼嘴里游,以身饲母,直到母鱼复明。

以前人们认为这是至孝的表现,乌鱼也被看作是“孝鱼”,有些地方会在给老人祝寿时送上一条大乌鱼,表达晚辈对长辈的孝顺。

羊呀鸦呀鱼呀,都可以孝顺自己的父母,何况有情有义的万物之灵长的人呢?

虎毒不食子。 无论老虎多么凶猛,但它们也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并以此来比喻人人都有爱子之心,哪怕这个人很恶毒。

鲁迅在《答客诮》中诵吟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冷酷无情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英雄。爱怜儿子的人,为什么就不能是大丈夫呢?

你可知道,猛虎出没于密林深山,迎风狂啸,可是当它回眸望向自己的孩子时,一样会流露出慈祥的目光。

明代第一才子,《永乐大典》的作者解缙,曾经作过一幅《虎顾众彪图》,并在画上题一首诗,说: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百兽之王的山野老虎,尚且如此,何况是我等人乎?世上大抵是没有坑害子女的狠毒之人吧!如果有,真的就是禽兽不如了!

爱子心切,本是应该。溺爱孩子,却是大大的不当。慈母多败儿,宋朝宣和年间的一则故事多么警醒世上的父母呀!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

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行刑者曰:“尔何毒也?”

盗因告行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而杀之。”

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从故事中我们看到,这个犯人之所以在自己走向刑场前,决绝地咬掉自己母亲的乳头,让母亲血流不止,死在自己的前头,是因为他恨母亲在他小偷小摸时,没有及时站出来制止,以至越偷越上瘾,由街头小偷变为江洋大盗,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正如俗话所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一个人临刑前咬掉母亲的乳头,表面看是仇恨母亲的乳房,实际上是仇恨母亲乳房旁边的心房。乳房管养育,心房管教育。乳房养孩子长大,心房育孩子成人。

做母亲的只会用乳房养孩子的身子,不知用心房育孩子的脑子,即使养大了孩子,也不表明这个孩子就成人了。对孩子只养不教,只会向社会输送一个断不了奶的巨婴,一具无所事事,不会做事,做不成事,尽干坏事的行尸走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以吾之老以及人之老)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