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日,中美俄英法五国领导人共同签发了《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同时美国总统拜登也表示将倡导核裁军。
但是仅仅就在2019年,美国还任命了查尔斯·库普曼这种核实战派专家为白宫国防顾问,以此来向外界宣告美国更加激进的核战略。
两年之内美国对于核战争的态度变化如此之大,除了特朗普和拜登的权力交替外,也有外界实际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全球战略核力量态势的改变,由过去的美、苏/俄两极对峙,变成了中、美、俄三足鼎立。
(各时期美苏/俄核武器数量统计)
这样的战略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呢?我们可以把全球核态势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50年-1985年的发展阶段,在1985年全人类总共拥有的核打击能力更是达到了巅峰时刻,这一年美国的核武库中有大约2.3万枚核弹头,苏联的核弹头数量更是达到了4.3万枚,全球核武数量总计达到了近7万枚。
在这个阶段美苏双方的核武器占全球核武库的90%以上,而此时的中国才刚刚完成了DF-5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实验,初步拥有了打击美国本土和苏联心脏腹地的能力。
(奥巴马与梅德韦杰夫在2010年签订更新后的核裁军协议)
第二阶段是裁军阶段,在美、苏/俄的核裁军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双方在冷战刚刚结束后的1995年,将核弹头数量直接对半砍,削减为了美、俄分别1.4万枚和2.7万枚。
与此同时中国的战略核打击部队也已经进入了值班状态,外界推测中国可能拥有300枚核弹头,但与美俄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第三阶段是从2020年前后开始的三足鼎立阶段。
美俄的核弹头数量,在20多年内持续下降到了2021年美国的1357枚和俄罗斯的1456枚,与冷战巅峰期相比缩减了近20倍。
不过鉴于双方核裁军条约中,存在待拆解的核弹头不包括在裁军范围内这一漏洞,因此双方都有大约2000枚核弹头被移交给了各自的能源部门,宣布进入封存、拆解状态,将核燃料取出以供核电站使用。
(规模庞大的火箭军战略打击力量受阅编队)
而此时中国的核武库则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2019年阅兵中,我军就一口气展出了48枚洲际导弹,仅仅是这些阅兵上展出的导弹,就能够搭载164枚20-50万吨级别的核弹头。
2019阅兵中我国展示的洲际导弹包括:12枚“巨浪-2”导弹、16枚“东风-31AG”导弹、4枚“东风-5B”导弹、16枚“东风-41”导弹,根据外军同级别武器对比推测,除了“东风-5B”能搭载8枚30万吨级别核弹头外,其他都能搭载3枚左右,因此这些导弹的总投掷能力大概为164颗核弹头。
这样庞大的受阅规模也侧面证明了,中国的核弹头数量早已不是300枚左右,实际上可能早已逼近千枚大关,因为我国显然是不可能让半数战略核力量脱离值班来参加阅兵的。
可以说正是因为我国2019年对核力量的高调展示,才让西方国家的理智人士认清了现实,放弃了所有对中国采取核讹诈的政策,甚至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想法。
(马克·米利)
2020年中旬,在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任期的最后几个月,美军最高指挥机构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主席是陆军上将马克·米利,曾经背着特朗普同中国取得联系,表示美军不会为了帮助特朗普以战时总统身份连任而攻击中国。
也正是因为中国核武器数量接近了美、俄,这两国才会发觉之前的双边核裁军条约,已经不适用当下的国际局势了。
在战略核力量三足鼎立的局面下,美、俄才打着联合国五常共同签署的旗号,把中国拉进来一起搞多边《核声明》,不过我们都知道,剩下的英、法两家实际上是用来充数的。
尽管我国的战略核打击能力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中国却从来没有原则上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承诺,这也说明了我国发展核武器不是为了像美、苏过去一样侵略他国,而是为了反制核讹诈!
这不仅是因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憎恶战争,也是因为中国对帝国主义的核讹诈,也曾经深有体会。
早在中国还没有核力量的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美国就曾经叫嚣对中国投掷原子弹,即使是我国首颗原子弹于1964年爆炸后,中国的核安全也没有完全的得到保证。
其中的原因,在于上世纪我国的核武器数量、质量都并不足够。
在核战争这个问题上,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一颗核武器就足够毁灭一个城市,几百枚核武器就可以摧毁一个国家。
也由此诞生了“美俄的核武器可以摧毁世界好几次,而中国的核武器只需要摧毁美国一次就够了”的段子。
(美国在比基尼环礁的核试验)
但是实际上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从核武器诞生的那一刻起,各个拥核国家就以核实验或数据模拟等方式不断推演核战争的实际杀伤能力。
美国更是进行了1032次核试验,模拟了核弹攻击水面舰队、陆军装甲集团以及城镇等不同目标会造成的结果。
在这些核试验数据的支持下,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下属机构,每年都会制作一份名为《POST-NUCLEAR ATTACK STUDY》的报告,既《核战争影响研究》。
(解密后的《核战争影响研究》报告)
在这份报告解密后,我们可以看到1983年的美国计算,如果苏联向其投掷大概2万颗平均30万吨TNT当量级别的核弹头,会造成美国大概1亿多人口的死亡,占总人口的50%。
这也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使是苏联拥有近5万枚核武器的巅峰时期,也只能做到彻底摧毁美国一次,而不是摧毁全世界好几次。
因此,我国在上世纪末期拥有的300颗左右的核弹头,对于完全保护我国国家安全来说是不太充足的。
(美国NMD系统的SBIRS预警卫星)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美、苏在当年都建立了核打击预警、拦截系统,而我国却没有建设此类系统的经济与科技实力。
以美国为例,美国为了应对从北极弹道来袭苏联的导弹,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建立了NMD也就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这套防御系统主要由SBIRS天基红外预警系统、大型X波段预警雷达和GBI拦截导弹组成。
SBIRS天基红外预警系统顾名思义,就是一系列装载了红外摄像头的近地轨道卫星,它可以捕捉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时产生的巨大热量,从而第一时间提供预警。
(阿拉斯加的铺路爪预警雷达)
之后X波段预警雷达就会按照卫星提供的大概方位,对导弹的轨迹进行精确的扫描,然后引导GBI拦截弹进行拦截。
由于弹道导弹的中段是在真空的太空环境中无动力飞行,还需要搭载笨重的核弹头,因此难以拥有机动变轨能力,会非常容易被GBI拦截弹拦截,美国方面更是宣称GBI拥有80%-90%的命中率。
不过也因为GBI拦截弹的大小和成本不会比弹道导弹小多少,即使是美国这样财大气粗,也仅仅在阿拉斯加部署了57枚GBI。
(发射中的GBI拦截弹)
不过这也能够让美国免疫单波次50枚以下弹道导弹的进攻,在大规模核战争期间,也可以优先拦截瞄准美国总统所在的地下掩体的导弹。
而苏联也对应地建立了代号为“橡皮鞋套”的弹道导弹拦截系统。
正是因为美、苏当年同时拥有核战争中进攻和防御的优势,这两个国家才经常对我国进行核讹诈。在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变成了美国一超多强的局面,更是助长了美国到处耀武扬威的嚣张气焰。
但是中国人民从来不会因为客观上存在的困难就放弃维护国家独立、建设自己美好生活的目标,我国在这一时期,通过高超的外交政策技巧,和关键时刻不怕牺牲的勇气,逼退了外国势力的一次次威胁。
我国历代领导人制定的不结盟政策和后来的韬光养晦政策,让美、苏/俄互相把对方视为主要对手,从而难以长期维持对我国的军事压力,特殊情况下更能够起到借力打力的作用。
比如70年代中苏交恶后,双方不仅爆发了“珍宝岛冲突”,苏联还在我国边境陈兵百万,威胁对中国展开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我国就巧妙地利用了美苏对峙的关系,化解了危机。
而为外交方面努力背书的,也是我国不怕牺牲的勇气。
当时的人民军队还没有洲际弹道导弹,无法对等报复苏联在欧洲的核心城市,只能在作战方案中拟定,以中程导弹和轰炸机,将核武器扔在已经进入中国境内的苏联装甲部队头顶,以此来为我军的反击创造机会。
这样的作战方案,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勇气,吓得苏联短时间内不敢采取什么实际动作,才为后来外交上的成功解决创造了条件。
在全国人民的团结、人民军队的勇敢战斗和领导人高超的决策水平下,我国成功度过了战略国防最艰难的时代,并在21世纪后随着经济、科技势力的迅速提高,迎来了我军核打击能力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092型战略核潜艇)
新时代下我国战略核打击能力的发展,可以用“三位一体”“预警拦截”“质、量兼备”三个字概括。
“三位一体”指的就是同时拥有陆基洲际核导弹、空基核轰炸机和海基战略核潜艇三种核打击方式。
一般来说,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拥有三种核打击方式中最高的威力,它一次性能投掷的核弹头数量都是另外两种无法比拟的。
不过空基战略轰炸机却有着更为灵活的特点,一方面它可以在敌国边境徘徊全天候24小时给予对方威慑,另一方面它可以投掷当量在几千吨左右的战术核武,打击敌方舰队和陆军有生力量。
(巨浪-1潜射导弹)
而海基战略核潜艇,更是有着隐蔽性极高的优势,难以在敌军的核突袭中被消灭,可以充当核反击的中坚力量,美军当前更是把接近70%的核弹头都部署在了战略核潜艇上。
拥有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是一个国家踏入核实战能力门槛的第一步,这个自然不必多说,难点是另外两种方式。
在战略核潜艇上,我国虽然1970年就成功制造了091型核潜艇,但是能够搭载潜射导弹的092型战略核潜艇实际上到了1983年才正式服役,第一次成功发射导弹更是到了1988年才实现。
并且此时092型核潜艇使用的“巨浪-1”潜射导弹,技术源自于“东风-21”型中程导弹,射程只有2000公里左右,无法攻击美国本土,只能针对日本的美军基地进行核反击。
(我军目前主力的094型战略核潜艇)
我军为了补齐短板,在1999年开始建造更先进的094型战略核潜艇,这种核潜艇能够搭载12枚射程8千公里的“巨浪-2”导弹,可以在我国渤海潜伏待机威慑美国本土。
且有消息指出射程达到了1.3万公里的“巨浪-3”型潜射导弹也已经服役。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6艘094型核潜艇,以3艘为一个小组进行轮换,可以保证任何状态下都有2艘在进行战备值班。
而我国的战略轰炸机,则随着KAD-20远程巡航导弹的服役,也能够使用千吨当量级别的战术核弹头,对日本、关岛等地的美国基地进行核打击。不过限制于客观条件,我国空基轰炸机还尚不具备威慑美国本土的能力。
“预警拦截”代表的是我国取得了一系列导弹防御系统建设的成就。
我国早在2007年,就以退役的气象卫星“风云1号”为靶标,将其假设为弹道导弹,进行了一次大气层外拦截实验,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过由于卫星的轨道非常固定,并不能反应实战条件下的真实情况。
于是我国又在2010年1月11日,在新疆库尔勒使用SC-19反导导弹,成功拦截了一枚从酒泉基地发射的“东风-15”型弹道导弹,标志着我国正式拥有了中段反导能力。
此后我国还进行了四次反导实验,难度系数逐步提高,最终成功进行了洲际导弹反导。
(我国某地的导弹预警雷达)
在导弹预警方面,我国也在2017年发射了一系列属于自己的天基红外预警卫星,并在黑龙江等地修建了大型X波段预警雷达,使得我国也同美、俄一样拥有了核战争中的盾牌。
“质、量兼备”则指的是我军在核打击能力方面的创新。
我国不仅仅满足于走美俄走过的技术路线,还独创了独门的高超音速科技。以“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为例,它的弹头不是对称的圆锥形,而是像一把匕首一样。
这样的设计允许导弹在大气层内以10-20马赫高速飞行,且射程还有所增加。
一方面可以躲在地平线盲区后面规避美军预警雷达的侦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气动舵面的控制进行机动,规避拦截弹的攻击,使得我军弹道导弹的打击效率大大提高。
另有消息指出,我军除了“东风-17”中程导弹采用了这种设计外,还有未公开展示的“东风-31B”型洲际导弹也使用了高超音速弹头。
“三位一体”“预警拦截”“质、量兼备”三大成就,让我国得以拥有同美俄相近的战略核打击能力,可以更好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与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权力。
凭借着不断增长的核实力,我国近些年来在各自国际问题上变得更敢于发声,更积极主动。在未来,我国还会继续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核能力,为世界和平更多的贡献来自中国的力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