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的电影版已经拍到第五集,十年时间仿佛弹指而过。2007年第一集真人版电影面世时,金刚们精密和细致的变形设计令所有的观众都感到震撼,并非动画片年代那方块一般的部件组合可比。
不过对于我们这些“资深”八零后来说,动画版的变形金刚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那是一个集体的情怀和回忆。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早在1986年,美国就已经有最早的一部变形金刚电影版——《TheTransformers: The Movie》(以下简称“大电影”)。
变形金刚的始祖动画片(以下简称G1)诞生于1984年,到1987年结束,共分四季一共98集。而大电影则穿插在第二季和第三季中间,作为一个剧情和人物的过渡。
故事发生的时间为2005年,即G1第二季结束后的20年,当时狂派(霸天虎)已经完全统治了变形金刚们的母星斯比顿(塞伯坦),而博派(汽车人)则只拥有地球的军事基地和斯比顿的两颗卫星,再加上能源短缺,在实力上已经处于劣势。双方在经过一轮激烈的地球和太空争霸战后,博派最终获得胜利,重夺斯比顿的管治权,而狂派则被打得支离破碎,在第三季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恢复元气。
据说当年国内有引进过大电影,但是被切割成几集在某些电视台里播放,因此看过的人不算太多,再加上当时资讯不发达,其内容通过口耳相传往往也变成N种版本,不过有两个信息倒是准确地传递了下来:一个是柯柏文(擎天柱)的死亡和麦加登(威震天)转生成格威龙(惊破天)。
对于我们这些一向把柯柏文视为偶像的小屁孩来说,其“死讯”是无法让人接受的,当年在美国更是引起了粉丝们的集体狂怒。
G1虽然是以外星机器人互殴为主题,但毕竟主要观众都是十岁左右的小孩子,因此里面的内容都十分和谐,比如他们的枪法极差,经常一场激烈的枪战下来双方都毫发无损,能打伤某人的手手脚脚就已经是天大的战功了。
另外很多剧集的内容极为无厘头,比如打篮球、拍电影、玩冲浪、谈心事,期间狂派过来友情客(dao)串(luan)一下就完了。用现在成年人的眼光来看,简直是“脑残”至极。
但大电影的画风一上场就来了个180度的大逆转,狂派的枪法仿佛开了外挂一般,三两个回合就把几位经典的博派主角——铁皮、救护车等人打成废铁。还没等小屁孩们的脑子反应过来,攻到地球的狂派又一轮猛攻,千斤顶等一众在第一季活跃的博派主力一声没吭就领了便当。
看到这里时据说已经有不少小孩开始震惊和泪崩,不过好戏在后头,正当博派的地球基地快要土崩瓦解时,收到求救信号的柯柏文终于带队出场。
这是一段以前没出现过的霸气场面,伴随着一首引吭的高歌和激动人心的音乐,老柯先是一轮狂飚猛撞,报销了几个狂派的飞机头,变形后来几个姿势优美的空翻,同样以开了外挂的枪法一炮报销一个敌人。接下来就是两位头领的单挑,激战之后双方两败俱伤,狂派在仓皇逃跑后,柯柏文也伤重不治。
看到这里老美的小屁孩们终于集体出离愤怒了,孩之宝也因此承受了家长们强大的压力,毕竟柯柏文已经成为了变形金刚的代名词,于是孩之宝不得不在第三季的动画片里安排让柯柏文复活,而大电影在英国放映时,还特意在片尾注明柯柏文会复活归来,好平息粉丝们的怒火。
大电影为何会安排如此“不和谐”的主角批量死亡的剧情?据说这是与孩之宝的营销策略有关,利用这部大电影把一些旧角色或相关玩具卖不出去的角色淘汰掉,同时引入大量的新角色,以此作为新玩具的推销广告。至于为何连柯柏文都在“清算”之列,据说也是因为孩之宝打算对双方的领袖作一个新老交替。
但老实说,新任博派领袖洛迪文(补天士)的设计不够讨好,热诚有余而稳重不足,在这一点上原本要接棒的马格斯(通天晓)都比他要强。在G1第三季瘟疫扩散时除了博派的一众主力外,连洛迪文自己都着了道变成“丧尸”,最后还得要复活的柯柏文出手相救,感觉是一个完全不可靠的家伙。
洛迪文给我的印象就如同《龙珠》里的孙悟饭,尽管作者有意扶他继任孙悟空主角的位置,无奈他努力欠奉,关键时刻老掉链子,最后还得要老爹复活返回地球收拾残局。结果主角新老交替的计划彻底破产,柯柏文和孙悟空一样,只得继续挑起正派主角的重任直到千秋万世。
至于狂派方面,很多老角色惨被柯柏文一招KO,侥幸能乘搭智慧魔星(大火车)的伤员如雷公(惊天雷)、天鸥(闹翻天)、炸弹等人则因为船舱超载而被其他狂派成员丢弃,连重伤的麦加登也被一直觊觎首领位置的星星叫(红蜘蛛)一并丢出。
飘浮在太空中等死的麦加登等人被宇宙大帝找上,以成为他手下作为复活的条件,麦加登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答应,于是他残破的躯体被重新改造,名字也改为格威龙,而雷公等人则被改造成旋风(狂飙)和扫荡队。
狂派的首领没有像博派那样出现新老更替,仅仅是麦加登的外形改变而已,在性格方面,这位格威龙似乎比复活前更为疯狂和残忍。他重生后第一件事就是带队返回斯比顿行星,干掉了企图篡位的星星叫。至此,一批狂派的旧角(wan)色(ju)也完成了被淘汰的任务,新登场的旋风等人成为了大电影后段和第三季动画片的主力。
其实星星叫在G1第一、二季的剧集里已有多次的反叛行为,最离谱的那一次甚至直接纠集战斗派(战车队)成员和其他狂派展开内战,但失败后麦加登还是一如既往地原谅他,继续留星星叫在自己身边当副官,仿佛完全不当一回事,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有人认为这是麦加登拥有过人的器量,也有人认为他纯是脑袋缺筋,但我认为对此无需过多解读,G1就是一部定位给小屁孩过瘾的动画片,像权谋这种成人世界里的东西自然是表现得点到即止。
宇宙大帝这位超级大反派是首次在动画片中出现,大电影就是以他老人家吞吃星球来作为开场的,这一段制作得震憾人心,即使是真人版的电影也没有如此强大的压迫力。比起一众博派老角色的死亡,我个人认为这一幕更容易让小孩心灵受创。影片的开头聚焦在这个名叫Lithone的行星上,人们在上面过着安乐详和的日子,然而不期而遇的宇宙大帝却瞬间把这个星球带往地狱。这个体积比Lithone要大上几倍的移动机械星球缓慢地将它碾碎和吞吃,在宇宙大帝强大的引力下,星球上面的人们无助地被吸入其中,连企图逃跑的飞船都无法幸免。
大概是为了进一步刺激观众们的神经,影片还要展示宇宙大帝消化星球的各种过程,让观众很容易产生一种代入感,若是地球被这个庞然大物盯上的话,自己也会成为它的消化物。不知道伊藤润二的《地狱星》是否有受到大电影的启发,两者的表现方式都会让人产生一种无处可逃的末日恐惧心理。
在影片的尾段,宇宙大帝由星球形态变成人形的那一段堪称是变形金刚史上最为震憾的变形,整个过程长达一分钟,观众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个机械星球每一个部件和设施的移动,其间还配以VinceDiCola专门为宇宙大帝制作的主题音乐和格威龙那副惊恐万状的脸孔,能让观众们从心底里感受到宇宙大帝那种君临天下的威势。
除了VinceDiCola创作的宇宙大帝主题音乐外,整部大电影穿插着很多制作精良的配乐,比如Stan Bush演唱的the Touch、Dare和狮子乐团制作的TransformersTheme Alternate等,优秀的音乐和歌曲让整部大电影的档次大幅提升。
在宇宙大帝进攻斯比顿行星时,大批群起反抗的狂派惨遭屠杀,连麦加登的心腹干将震荡波也被一分为二,下场没比前面被分尸的马格斯好上多少。早在斯比顿行星遇袭前,博派据守的两个卫星也被宇宙大帝吞噬,爵士、大黄蜂和人类盟友史碧加(斯派克)都无一幸免,但奇怪的是他们居然没有马上被“消化”,而是晾在了一旁。
后来洛迪文在宇宙大帝的肚子里和格威龙决斗时成功地开启了博派心脏(矩阵),不仅打败了格威龙,还乘机营救了将要被丢入熔炉的同伴。最后博派心脏的能量摧毁了宇宙大帝的身体,使得这个不可一世的恶魔只炸剩一个残破的脑袋,漂荡在斯比顿的轨道上成了一颗卫星。
比起G1动画片里正反双方常常行礼如仪地脱靶互射,然后毫发无损地各自收工,大电影里动辄死上一大片的激战显得更为真实,也让当时天真烂漫的小屁孩们第一次在动画片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尽管大电影当年因为“尺度”过大,导致无法忍受众多博派偶像死亡的儿童们集体“罢看”,使得全美的票房只有惨兮兮的500万美元。但无可否认它是一部可以媲美《星球大战》的史诗级大作,整部大电影没有丝毫的冷场和拖拉,尽管它往里面塞了很多新角色和新势力(如宇宙大帝、垃圾星人和五面怪等),但剧情的编排却恰到好处,其浩大的战斗场面已经远远超越同时期的动画片,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大作。
虽说大电影是作为G1动画片第二季和第三季的过渡,但博派的众多新角色如洛迪文、马格斯、郭柏(杯子)、烟士(阿尔茜)等人的出场交待不清,仿佛是突然从石头里爆出来一般。
而合体金刚则只有狂派的建造派(挖地虎)登场,双方著名的合体金刚如冲锋党(飞虎队)、飞空派(飞行太保)等纷纷缺席,据说是因为大电影的剧本早在G1第一季开播期间就已经制作,再加上动画是纯手工绘制,若加插和修改会增加成本,因而令到众多第二季才登场的角色无法在大电影中露脸。
由于变形金刚动画片进入中国两岸三地的时间不同,再加上当时资讯交流相对落后的缘故,因此变形金刚人名和地名的翻译没有统一,分为内地版(由上海译制片厂翻译,简称为上译版)、港版和台版。
虽说内地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收看上译版的动画,但当时进入广东地区的却只有港译的粤语版本,因此变形金刚的港译名字也成为了我们童年回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G1之后,变形金刚还有许多后续版本的动画片,如《头领战士》、《隐者战士》等,在国内也有部分电视台转播,但那时我们的注意力已经转向《圣斗士》、《龙珠》这些新兴的日漫上面,故此我们这一代人对变形金刚的印象已经永远地定格在G1上面,成为了一个集体的印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