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入手新能源车型盘点(目前新能源汽车哪个好)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份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443.2万辆,全年超过550万辆已成定局。
这个数据告诉我们,新能源车型已经相当成熟,基本上可以按需进行选购了。
目前新能源市场上高手如云,各个细分市场都有精品车型,那么哪些新能源车型值得入手呢?
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
比亚迪汉插混
售价:21.58-31.98万元
点评:史上中大型轿车销量冠军
10月份比亚迪汉销量达到了31468辆,同比暴涨183.9%。
这款车是中国汽车史上销量最高的中大型轿车,也是目前的国产“头牌”。
比亚迪汉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比亚迪多年正向研发所带来的厚积薄发。
从目前来看,这款车还没有什么像样的竞争对手,市场领先地位应该还会延续比较长一段时间。
不过相比纯电车型,搭载了超级混动DM-i系统的比亚迪汉插混版更值得入手,因为它的系统足够成熟,而且没有续航焦虑,更加适合普通用户。
比亚迪宋PLUS
售价:15.28-21.68万元
点评:同级别无对手
10月份比亚迪宋PLUS销量飙到了56138辆,这个销量是个什么概念呢?
它大约相当于国内五家造车新势力头部厂商销量的综合。
毫不夸张地说,比亚迪宋PLUS在同级别新能源车型中几乎遇不到能够挑战它的竞争对手。
15.28万元的价格,放在合资车中只能买到一款低配版的紧凑型SUV,但在比亚迪宋PLUS这里,它却可以为用户提供相当不错的用车体验。
这款车目前最大的短板是:交车时间有点长。
比亚迪现在手握数十万的订单,短期内这个问题不太可能大幅度改观。
如果你可以等,那宋PLUS显然是第一选择;如果急着在近期用车,那就不太合适了。
理想L8
售价:35.98-39.98万元
点评:超级奶爸车,高端家庭用户专属
理想L8是理想ONE停产之后的替代车型,刚上市不久,目前还没有开始正式交付。
不过,从理想L9月销过万的表现来看,理想汽车现在的口碑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因此买L8也没什么问题。
理想L8被看作是理想ONE停产之后的替代车型,依然主打“超级奶爸车”概念,宽敞的内部空间、强大的娱乐性能和令人满意的舒适度都是这款车的核心卖点。
家庭用户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主力,凭借着在家庭用户中建立起的良好口碑,理想L8几乎预订了一个爆款席位。
不过这款车的售价比较高,35.98万元的起售价对大多数中国家庭用户来说都不便宜。
如果你预算充足,那么这款车真的值得考虑。
五菱宏光MINI EV
售价:3.28-9.99万元
点评:代步神器,无惧风雨
五菱宏光MINI EV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现象级产品,它各项性能都比较差,但是,它能代步、能遮风。
并且,它的售价是如此便宜,比一款高端锂电池两轮电动车也贵不了多少,因此吸引了大量的用户。
五菱宏光MINI EV采用的是那种精简到极致的产品设计思路,保证代步功能,其它的能省就省,能代步就足够了。
如果你是家庭主妇、停车困难症患者、逛超市达人、孩子的全职保姆,这款车可以放心入了。
三四万块钱,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
广汽埃安AION V
售价:18.76-26.98万元
点评:性价比高,适合家用
AION V是广汽埃安的主力车型,定位于纯电动紧凑型SUV,主打家用车市场。
18.98万元的起售价略微有点高,不过这款车的整体性能还是不错的。
AION V轴距达到2830mm,后排空间宽敞,能够满足家庭用户需求。
续航里程最高可达702km,基本能够覆盖大部分的家用车用车场景。
全系标配15.6英寸中控屏,支持语音识别控制系统、车联网、4G网络、OTA升级、温度分区控制等各种常用功能,整体配置水平比较高,性价比方面表现不错。
AION V的整体配置基本达到了同价位车型的主流水平,比较适合家庭用户,良好的市场表现也证明这款车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如果你是一个三口之家,那么这款车值得考虑。
凯迪拉克LYRIQ锐歌
售价:43.97-47.97万元
点评:奥特能平台加持,凯迪拉克电动化力作
众所周知,大多数的豪华品牌在新能源领域都表现不佳,不过豪华品牌毕竟有着很强的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也比较强,认真造车的话,其能量还是不能小视的,也能够为用户带来不错的用车体验,凯迪拉克LYRIQ锐歌就是其中之一。
凯迪拉克LYRIQ锐歌定位于纯电动中大型SUV,基于通用汽车奥特能平台打造。
这款车颜值相当不错,中网内部整合了58条光带,同时还有着3094mm的轴距,最大续航流程可达653km。
对用户来说,这些都比较有吸引力。
凯迪拉克LYRIQ锐歌全系标配L2级别驾驶辅助功能,同时还拥有5G网络、33英寸中控屏、AKG品牌扬声器等各种高端配置。
如果你比较信赖凯迪拉克这个品牌,那么还是可以考虑一下的。
结束语
2022年,汽车行业的全面电动化趋势已经很明显,消费者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国产车还是合资车,都必须抓住这个趋势。
对消费者来说,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显然是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