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盘点京剧起源与兴盛史(京剧起源于哪个朝代)

爱自由 分享 时间:

京剧作为现在中国流传度最广的传统戏剧形式,其诞生的时间其实相对短暂。京剧这一称谓第一次出现,要追溯到1876年出版的《申报》。可是这个相对年轻的曲艺形式,在两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和历代京剧人的艰辛付出是分不开的。

京剧最早起源于在乾隆时期入京的徽班,那时京城中流行的戏剧有昆曲,秦腔等等,那么京剧是怎么在这些剧中中脱颖而出的,其发展又经历了哪些关键阶段呢?

上图——如今的京剧舞台

一、四大徽班进京与京剧的发源阶段

四大徽班的进京是京剧诞生的契机,已经是世人公认的事实了。而第一个徽班进京的契机是乾隆五十五年的时候,清高宗弘历要在京城举办八十岁寿庆,因此广邀天下艺人入京祝禧,而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徽班三庆班也接到了邀请入京演出。

在演出结束之后,三庆班没有返回安徽,而是继续在北京进行演出,并闯出了一定的名声。在三庆班站稳脚跟之后,四喜,春台等著名徽班也陆续进京,而庆王府出资,邀请安徽艺人组成的王府大班和春班也拥有不俗的实力,这便是人们所说的”四大徽班”。而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不少小班子也都进入了京城,这让徽班和他们的徽剧成为了能够和昆曲,秦腔分庭抗礼的新剧种。

上图——四大徽班的旗帜

在徽班艺人快速发展的时候,因为乾隆去世,全国的娱乐活动都被禁止,因此有不少徽班都放弃在北京城继续发展。不过四大徽班还坚守在这里,在国丧期间,这些徽班的艺人们潜心对京剧进行了改造。

他们对京城中流行的昆、弋、秦三大剧种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将昆腔、京腔、秦腔、罗罗腔、梆子腔这样的唱腔都融合到一起,创造出了全新的唱腔。并且还吸取了各剧种在表演中的长处,再加上徽剧表演中本来就有较为夸张的动作,他们将其进行了杂糅,让自己的表演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上图——如今的徽剧演员

最重要的是,徽班艺人对自己的语言风格进行了改造,逐渐从徽剧变为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京调,这让他们更容易被京城百姓所接受。

在曲调上,他们确立了西皮、二黄为主强调,这让徽剧变得焕然一新,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京剧。正是这些徽班艺人的努力探索,才让京剧拥有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并在之后的道光,光绪年间迎来了爆发。

二、同光十三绝与京剧地位的确立

在徽班将徽剧发展成为京剧之后,由于其唱腔富于变化,念白由充满京味,逐渐成为了京城百姓最喜欢的戏剧种类,超过了之前的昆曲和秦腔。而真正让京剧占据统治地位的,还是那些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而其中尤其以被画师沈容圃造像的十三位京剧演员最为突出,他们便是著名的“同光十三绝”

上图——《同光十三绝》局部

而在这十三位名家中,程长庚和卢胜奎可能是贡献最为突出的两位。程长庚现在也被人们称为“京剧鼻祖”,其祖籍安徽潜山,其祖辈都是徽剧演员,他青年时便进入京城,并拜名家为师。虽然遭遇过挫折,但是他潜心钻研出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尤其是他在《文昭关》中扮演的伍子胥更是栩栩如生,在京城有了十分响亮的名号。

而其对于京剧发展最大的贡献还是在让京剧正规化这一方面上,程长庚先是将徽调中的二黄腔和汉调中的皮黄以及其余剧种的唱腔结合,确立了京剧的标准唱腔。其次他还在北京音的基础上,加入了湖广,中原音韵,并将其和昆曲的抑扬顿挫有机结合,创作出京剧统一化的语言音韵。

最重要的是,在担任戏班领导者的时候,程长庚十分注重演员的戏德问题。他严肃台风,并且严禁旦角“站台”,也不允许任何人单独外串,这让京剧演员的形象变得正面起来。而他自己也以身作则,赢得了圈内外人士的交口称赞,为了表示对程长庚的尊敬,同行们都称呼其为”大老板”。

上图——程长庚画像

而且程长庚在提携后辈一事上也不遗余力,在他之后的老生”三鼎甲”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以及杨月楼等人都收到了程长庚先生的栽培,而他在晚年还创办了四箴堂科班,也为京剧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正是因为他为京剧发展做出的这些贡献,其才被人们尊称为”京剧鼻祖”。

如果说程长庚最大的贡献是将京剧的表演方式范式化的话,那么卢胜奎的贡献就更多集中在幕后了。虽然他在当时也是一位十分出色的老生演员,并且有着”活孔明”的美誉。但是学子出身的他,在京剧创作上的贡献更值得我们注意。

上图——京剧《法门寺》舞台

卢胜奎对一些百姓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加以改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剧本,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其对于薛仁贵征东的改编,著名的《取帅印》、《汾河湾》、《三箭定天山》等选段都出自他的手笔。除此之外,《龙门阵》、《法门寺》也都出自卢胜奎之手。

而这些剧本的创作让京剧拥有了更强的活力,这些生动的故事不但吸引了一些新的观众,更扩大了京剧演员的表演空间,让京剧具有了别样的魅力。

三、谭鑫培和王瑶卿对于生、旦的改良

在前面提到的同光十三绝中,谭鑫培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位,其从辈分上来说是程长庚的后辈,其也做好了承上启下的工作。

他作为程长庚之后最著名的老生演员,对之前程长庚开创的阳刚唱法进行了改造,他吸收了海派京剧以及其他剧种的特点,用更加缠绵悱恻,细腻婉约,韵味悠长的唱腔来诠释戏剧中的角色,这在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方面显然更有优势。

而且这种唱法也更容易被普通百姓所接受,人们也可以进行简单的模仿,京城中甚至出现了”满城争说叫天儿”的盛况,可以说谭鑫培对京剧的普及做出了莫大的贡献,而他的唱腔也重新定义了老生这一行当。

上图——谭鑫培塑像

而且谭鑫培还勇于尝试新的京剧传播手段,当时京城中的名角大部分对于灌制唱片的做法十分排斥,但是谭鑫培一人就灌制了七张唱片,还拍摄了无声电影《定军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电影第一人,这些新传媒手段的介入让京剧在上世纪初期焕发了全新的活力。

上图——《定军山》剧照

谭鑫培依靠自己的声望,还组织建立了正乐育化会,并当选为第一任会长。这个组织不但将京剧演员联系到一起,甚至还囊括了全国其他小剧种的优秀人才,这对于戏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谭鑫培在京剧传播以及发展过程中做出了无可比拟的作用,梁启超才会用下面这首诗来赞扬他:

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纪响如雷。

而除了谭鑫培之外,王瑶卿先生在京剧传承以及旦角发展上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经过长时间的舞台表演之后,他不但开创了融合青衣,花旦,刀马旦于一体的花衫行当,还优化了京剧旦角的表演方式,尤其在念白上更是有着极深的造诣,这对后来京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熟知的四大名旦,都曾经接受过王瑶卿先生的指导。

而主攻旦角的王瑶卿,对于唱老生,小生,甚至花脸的后辈也多有指点。这种有教无类的教学方式,让王瑶卿先生获得了”通天教主”的绰号。正是由于这一代京剧艺人的无私奉献,在上世纪初京剧才能迎来百花齐放的全盛时代。

上图——王瑶卿舞台照与生活照

四、 结语

京剧文化作为我国的国粹,虽然距离其正式定名仅仅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但是其继承了中国千余年的戏曲文化,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而其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和历代京剧人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的。

在四大徽班时代,徽剧艺人们就开始吸收其他剧种的特长,将京腔京韵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之中,从而赢得了京城百姓的喜爱。程长庚先生依靠自己的出众天赋,确立了京剧的经典唱腔与念白方式,让京剧脱离徽剧成为了全新的剧种。卢胜奎等老先生创作的剧目则让这个新兴的戏剧有了坚实的基础。

而之后谭鑫培先生和王瑶卿先生又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全新的表演方式,让京剧的唱腔变得多变婉转,能够更好的表现人物的内心,提升了其戏剧张力,为多个行当的发展指定了范式。而且他们还积极提携后辈,终于让京剧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成为了中国最流行的戏剧艺术种类。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