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价无市和有市无价区别(有价无市和有市无价什么意思)
有市无价是说很珍贵的商品的价值很高又稀少。有市:表示有市场,需求的人很多。无价:表示不能用价格来衡量价值。太珍贵了。有价无市一般指买家市场,卖家商品太多了,买家需求量很小,有价格但是没有成交量。买家可以随便挑,还可以压价格,买家有绝对的自主权。
要先把这句圈子里的行话“翻译”一下:“有行无市”的“行”,点透了等同于“价”,说“有价无市”,就好理解了;同理,“有市无行”也即“有市无价”。
“有价无市”,是指这件东西有这个标价,却没这个买卖,也即值这么多钱,但没人买。这个无“市”之“价”,在现实中大都是特例,即通常人们能看到的相对最高价,再说具体点,通常是拍卖公司拍出的价。
这个拍出的价还不是一般公司的落槌价,而是国内顶级公司或国外著名公司的落槌价(通常还是算上百分之几的手续费后的总和)。这种落槌价往往会被拿来当作标尺,回过头来衡量同类东西的身价。于是就有了有价无市的“价”。
那为什么说有价无市呢?意思是,在民间收藏市场的买卖行为中,并不会都按那个落槌价来进行,普通市场也不会承认那个落槌价,因为它太高太玄,不是眼前能操作的,也不是普通玩主能够接受的。
比如在某次拍卖会上某件东西拍出了2000万,你也有件类似的东西,但你要想卖2000万,或哪怕想减半卖1000万,都没人要,当有人给你200万——少一个零时,你还别生气,别用那个远在天边的落槌价去跟人家争竞,一说那个价,人家立刻会说:“咱们别抬杠,你那是有行无市,不信你也享去卖卖,看人家给你2000万不?”
在“鉴宝”类电视节目里,专家经常对一件东西估价,他没别的依据,只根据“某年某月某次拍卖,有件类似的东西,当时拍了多少钱,你这件东西比那件怎么怎么样(好或次),所以也大约会值多少钱”。这类“片儿汤话”,会让持宝人欢欣雀跃,而真正的玩家也就一听而已,根本不当回事。
因为在现实的古董买卖中,东西的身价,通常要比“行”出来的价格低得多。我一位朋友曾卖出一对康熙“本年份”的黄花梨南官帽椅,卖了200万,我说你卖亏了,这对椅子价格翻俩跟头都富余。
相隔也就一年,有一对差不多的椅子拍卖,落槌价就上了千万。我告诉他这个消息,他很坦然,说:“咱挣够了没有?挣够了就别羡慕人家,那里面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老玩主对“行”(落槌价)的普遍心理-我不在乎,不理会,爱谁谁,我挣够了我这块儿,别的事我不听,也不往心里去。
有价无市还有一种情况,即市场泡沫把一种东西价格炒得虚高,结果泡沫一破,原来的价格还在那儿,但已经没人承认了。我一位开店的朋友,在前两年红木家具旺销时30万进了一对红酸枝的顶箱柜,没想到今年(2015年)市场“塌方”,一下不行了,我说“你赔点快出了吧”,他说“赔多少啊?不能坐地赔10万吧,20万人家都嫌贵,这才几个月的工夫啊?”——这也是种有价无市。
再说“有市无价”,这话有点拐弯,意思是这东西有人买,却不知道该卖多少钱。现实中有这种事吗?有,但不多,因为不知道该卖多少钱的“稀罕物”本来就不多。
比如我一个朋友,近年爱玩赌石,赌兴很浓,几年下来赔了几十万,但有一次却让他差点晕菜,他开出一块上好的料,块头、地子、颜色、水头都太理想了。他过后说:“我绝不胡说,当时我都蒙了。”
立刻,在场的就有人出高价,要他这块原石。我这朋友是个玩了几十年的主儿,听那价钱,心都动了好几动,但还是没吐口,错过了几十倍赚头的机会。古董生意有时犯这病——不少买卖是乘着晕乎劲儿做成的,晕乎劲儿一过,买的不想买了,卖的也不想卖了。
所以我这朋友也许是错过了今生仅有的机会。而他为什么不卖?就是因为这东西有市无价。原石拍卖很少,这块石头到底能值多少钱,谁也不知道,尽管有人当场给价,但不知道行市贸然出手,卖漏了怎么办,那不也是悔青肠子的事吗?这朋友还是老道,宁可错过赚钱的机会,也不愿卖漏了吃后悔药。
但须说明,“无价”是暂时的事,有“市”还怕无“价”吗?赌石的朋友的那块石头后来在不同方位又开了两刀,确定质量无误,也号准了行市,还是出手了。那一把就卖了7位数,把几年赔的钱都找回来了,赚头依旧是个7位数。
所以“无价”其实并不是市场概念,而是个文学概念,等同于“无价之宝”。而在真正的市场上,“无价”是不存在的或者暂时的,只要买卖做成了,价就有了。
“无价”还有另一层含义-无价即天价。东西好,卖方可以任性开价。但凡够档次的东西,都可谓“无价”。因为想要的人太多,东西太有“市”,价钱就不好估。还说那句“疯子”们喷出的狠话:“瓷器就怕你不够永宣。”意思是,只要你够永宣,剩下的事就是等你开价了,开多少,咱都跟进。
在拍卖会上,“无价”还表现为阶段性,即不知道这次上拍的这件东西会卖出什么新价。比如去年(2014年)上海大玩家刘益谦3.48亿港元从香港拍回了“明朝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可谓天价。人们同样没忘,也是刘益谦,去年以2.81亿港元从香港拍回了成化斗彩鸡缸杯。
而那只杯,就屡创由无价到有价的纪录,因为它参加了多次拍卖,一次比一次价格高。1980年,它拍出528万港元,1999年拍出2917万港元,到2014年,就拍出了2.81亿港元。
从拍卖纪录看,次次堪称天价。多少年后的下一拍,还不知道出个什么价-那不就是“无价”吗?由此可说,越稀罕的东西越容易无价,因为你没有参照系,唯一能参照的就是它自己。
上一篇:怎么计算坪效(坪效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