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和项羽你认为哪个更厉害些(白起和项羽谁厉害)
个人认为论破坏力,项羽明显更强。巨鹿之战,项羽在巨大的兵力劣势下,居然击溃了曾经横扫天下的秦国铁骑,此时的秦国铁骑虽然没有白起那样的名将带领,但已经是一个统一以后的帝国的庞大军队,但在国力的量级上,肯定远远超出只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国时代的秦国实力。
而实际的结果也是,巨鹿之战以后,秦国再也无法组织起任何有效的抵抗,几个月后秦始皇的妻女子孙们被项羽杀了个干干净净。
另外大家都知道白起在长平之战后坑了四十万赵军,但项羽在杀人这方面似乎并不逊色,后来有名的新安杀降杀了秦军二十万。白起之所以伟大是在于他秉持的是“歼灭”的概念而不是击溃。
秦国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是在于巨鹿之战后,发觉秦没有那么强,观望的割据者都加速入局了。是对秦抵抗力量大增,而不是说项羽真的杀够了人导致秦的力量下降到完全无力的地步。提到白起或者项羽,小编倒是想起另一码事,就是古代战争伤亡的统计问题。
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解放军投入了60万人,另外还有40万民兵协同作战,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保障这100万人的后勤供给,总共动员了500多万群众!
也就是说军队和后勤的比例是1:5的关系,考虑到1948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高于2000年前,如果史记记载的是事实的话,秦赵两国至少要动员2000万人以上的后勤力量(假设远古时代的后勤供给水平是解放战争的30%)。
而秦朝灭六国,统一天下以后也才2000多万人,那说明古代的歼灭数已经没有可信度可言。至少是口径不同,也就是说古代的歼灭数如果没夸大,那必然是包括了比战斗人员多得多的后勤人员的。
因为长平之战,很多人都认为秦赵两国曾经都同一个级别的对手,但事实上从来都不是。举个例子,和氏璧的故事大家都听过,背景就是秦强赵弱,蔺相如不得不带着和氏璧去见昭襄王。
而这个故事发生在长平之战前20年,此时赵国的胡服骑射改革已经完成,吞并了中山国,赵惠文王夜登基多年,政治稳固,此时赵国已经处于全盛时期,但即使坐拥这样的底气,赵国君臣面对秦国的威势,也不得不服软,从而引出了和氏璧的故事,让蔺相如名留青史。
回到长平战场,战役前期军力上双方持平是没错,但物资供应上秦国的供给能力显然不是赵国能比的(秦国坐拥关中平原和巴蜀两个超级粮仓,而赵国粮仓在华北平原,虽然产粮也不错,但是跟秦国绝对不是一个量级)。
所以赵国耗了三年,首先坐不住了,不得不求速决,以赵括换下廉颇,导致战役进入决战阶段。实际上在决战开始后,白起冒险在同等兵力的前提下围攻赵军,当时赵军勇猛,白起的围攻非常危险,但是昭襄王立刻动员全国青壮年开赴长平战场,改变了战力对比。
据说当时的秦赵战力比达到了惊人的60万:40万,至此,面对兵力弱势、军队被围、列国不救的大环境,赵国彻底回天乏术。顺便白起可不止是坑杀了几十万那么点人而已。那只是毕竟著名的一役罢了。
小编认为,说白了,歼灭战其实就是杀人,通过杀戮来从根本上降低对手的竞争力。
先秦时代,诸侯国或多或少都受到周礼的影响,而以纯粹以国家利益为先、以无情杀戮为目的的歼灭战绝对是违背礼乐精神的,为主流价值观所不齿。
所以从人伦道德的角度看,歼灭战本身并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地方,它出彩的地方只是在于其思想很反传统,所以在当时显得很新奇而已。
当然这里还有个方法的问题,白起毫无疑问在当时是方法论大师,战术灵活而高效,秦军在他的指挥下当之无愧的杀人机器,除了赵国,三晋和楚都深受其害。
而秦国强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商鞅变法培养出来的秦人的军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让秦人的价值观比东方六国更为统一,凝聚力更强,而东方六国内讧不断,连合纵时都能出现重大纰漏,这些问题复制在秦国身上简直不可想象的。
当然后来的赵高李斯是搞过一回的,结果就是直接把帝国玩完了~~而项羽亡秦,也是因为秦帝国内部已经烂了,而军事大败把秦国的烂疮直接撕了开来,让帝国更快死掉。在这点上,项羽和白起是一样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