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天府之国”由何而来(天府之国的来历)

方应 分享 时间:

“天府之国”之称是由于其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地,故称“天府”。

“天府之国”这个理念从何而来?天府文化的厚重历史底蕴从哪儿体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段玉明教授在成都博物馆,进行了一场关于“天府文化从孕育到定型”的讲座。

此次讲座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主办,是天府文化传承发展系列讲座的首讲。系列活动旨在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推动天府文化的传播交流,以文化人、以德润城,促进实践养成,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彰显城市文化魅力。据了解,系列讲座还将举行两场,邀请天府文化知名专家,以历史发展为脉络,带领大家深入了解天府文化发展传承及其深厚底蕴。

自古以来,“天府”比喻天上的库存,表示某块土地肥沃,物产丰饶。随着历史的逐渐变迁,以“天府”表示成都,不仅是指其地域、其富饶,同时还是指其闲适的生活样态、个性的历史传统、独特的城市性格等。

“‘天府文化’从孕育到定型,离不开一个‘水’字,是水逼促、孕育、造就了天府文化。”段玉明从古蜀先祖说起。相传古蜀先祖蜀山氏兴起于岷江上游,黄帝与蜀山氏之子,因教民蚕桑,被称为“蚕丛”,不知是战败还是洪水,蚕丛氏部落被迫沿岷江而下,进入四川盆地。他们因这里土地肥沃、水量充盈,经营低地农业,开启了成都平原富庶的先河。

“开明王朝的治水成功真正展开了‘水孕天府’的历史。”段玉明讲解道,秦灭蜀后,郡守张仪重新规划成都城,分其为大城和少城,“周回12里、高7丈,成为成都平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逾两千多年。”

李冰不仅完成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还疏通了成都平原的河网水系,把“水孕天府”变成了“水润天府”,至今仍令成都平原受益无穷。“所以,守住天府之水,就是守住天府文化。”段玉明认为,得益于李冰的水利工程,秦汉时期成都形成了著名的“二江经济带”,商业区大部分集中在城市西南方向郭江和检江之间的斜长地带,极尽繁华与热闹,并一直维持到隋唐时期。

“水旱从人,则天府无饥馑、无荒年,有繁荣、有未来。所以,守住天府之水,就是守住天府文化。”段玉明说。

为拥有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骄傲自豪

除了“水”的守护,“文翁兴学”也为天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天府之国”不再是仅以富庶称雄,而是走进了“才纵天下”的时代。“能遇见文翁,是‘天府文化’的幸运,从此不再困于一地,有了博大、开放的主流视野。”段玉明表示,文翁兴学不是因为蜀地没有学校或蜀人没有文化,而是将蜀地传统文化代入了主流。

水是天府文化的灵魂,水之特性也就是天府文化的特性。段玉明将天都文化的特征和“水”进行了恰当的融合:尚柔故能乐观包容,不争故能优雅时尚,不固故能创新创造,不滞故能勇猛精进,不矜故能友善公益,是即天府文化全部的精神内涵。

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的故事及考古资料,现场听众深刻感受到了天府文化的厚重历史底蕴。参加讲座的市民表示,今天的讲座让他们受益匪浅,很有意义。同时,也为能拥有这样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