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教学反思(月光曲第九自然段)
《月光曲》的第九自然段叙述了兄妹俩在贝多芬的琴声中,仿佛看到了月光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的故事,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展现了三幅递进的画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描写皮鞋匠的联想,来反映出贝多芬的高超技艺,进而表达对贝多芬的赞扬之情。
今天的课重点研读《月光曲》第九自然段,这一段运用想象和实写的手法来表现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美妙和皮鞋匠兄妹俩的陶醉状态。
课文是这样的: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课文的精妙之处在于:
运用视觉画面想象描绘,来表现音乐节奏美,运用画面想象来表现对音乐的感悟。
我反思整堂课,感觉到在这两个方面做得不错。
一、抓住关键词,领略到了文字美。
我带领大家朗读体会皮鞋匠关于大海的想象文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发现语句中的关键词中想象和体会画面。
学生从“水天相接、微波粼粼”两个词上,体会到想象中的大海和平静,从“洒满”体会到想象中的月光很柔和。
学生反复朗读“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从这两句话中感受到了贝多芬弹奏的曲子开头非常舒缓、柔和。
“越升越高、微云”这两个词让同学们体会到了乐曲从舒缓的节奏在逐渐增强,曲子变得有了力度。
“刮、卷、涌”三个动词描绘出了想象中海面的汹涌激荡的动态样子,也表现出了曲调逐渐变得澎湃激荡。
我和学生从关键词句的品味中,感受到了皮鞋匠想象中的海面的动态视觉美,从而领悟到文章就是要通过这种动态的视觉描绘,来表现非常抽象的音乐节律美。
这样的想象描绘使贝多芬弹奏的乐曲具体可感,生动地表现出了贝多芬高超的音乐造诣。
这样的想象描绘也从侧面写出了兄妹俩对音乐的热爱,也写出了他们欣赏音乐时陶醉幸福的样子。
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悟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但具体到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课文的特色语言,来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典范语言,然后教师要调动学生在反复的品鉴细读中感受文字美和写法妙。
本单元中的写作要素为“重点的部分要写具体”,但是怎么才能写具体呢?
本篇课文是采用视觉画面想象的方法,写出画面的变化来表现音乐节奏变化的,学生通过品鉴想象文字,体悟到想象化描绘就能把要写的事物写具体,学生在文字中发现了写作的方法。
二、对比阅读,体会想象虚写精妙。
没有比较就看不出好坏。学生看到现有的想象描述,总是体会不到想象的巧妙,总是觉得这么写很平常,看不出什么好。
我灵机一动,可以采用对比,把想象文字去掉,只留下实写的部分,让学生再读体会,学生是不是有所发现。我当即把原文变成了这个样子,读给学生听: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贝多芬弹的曲子,他扭头再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学生的耳朵非常灵敏,大家一下子就听出了失去想象描绘的文字太单调了 ,贝多芬弹奏出的节奏美一下子全没了。
大家感叹道:想象描绘真的不能去啊!这些文字对于表现音乐美太有帮助了!
有的时候大家就看不到,当失去时才会被察觉。这就是人性吧!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抓住这一人性,采用正反对比,有无对比等形式,形式对文章语言的精妙,写作手法的得当就会有更到位的把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