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赤壁和夷陵之战(三国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
三国演义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谱写了以弱胜强的经典,决定了战争格局和未来趋势。纵观此三大战役,其实最关键就一个字“火”。
火,按照中国人的说法,来之于钻木取火;按照西方人的说法,则是上帝给予人类的礼物。
不论怎样,火对于人类来讲,实在是太重要了,更不要说什么战争了。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军事上,绝大多数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案列,很多都离不开“火”,火都是大功臣,火铸就了战争传奇,铸就了英雄传奇。
同样,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击败袁绍,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关键的一招就是火烧袁绍在乌巢(今河南封丘西)的粮仓。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对于行军打仗至关重要。
公元200年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曹操2万兵马与袁绍的10万兵马展开决战,在冷兵器时代,人是决定因素,下注怎么也要把宝押在袁绍身上。
但是,最后曹操赢了,赢在火上。三国演义开篇词的作者杨慎状元,个性倔强,所以一生只有诗和远方
10月的一天夜晚,秋风渐起,曹操亲自率领5000精兵,拿着干柴草,鬼鬼祟祟地向乌巢快速挺进,没有一点声响,就连战马的嘴巴也给堵上了。
刚到乌巢的粮仓,曹操立即下令:给我围起来,点燃火把,投向粮仓。
一刹那,成千上万的火球奔向粮仓,庚即粮仓被点燃了,熊熊火光映红了天际,吓得惊慌失措的守军丢盔卸甲,四处逃命。
一夜之间,袁绍的粮仓化为灰烬,袁绍的部队军心散尽,仓惶中袁绍带着八百骑兵逃回河北,从此消失在历史的烽烟里。
以前古人打仗,长期在黄河流域,这次大战则第一次发生在长江流域。
赤壁之战,大家更为熟悉了,这次对峙的双方是曹操和孙刘。曹操是个用火的高手,但山外有山,这次他的对手周瑜、诸葛亮更能用火。
苏轼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就是对这一战役最出神入化的描写。
赤壁之战从曹操给孙权下战书开始,曹操说:我率领80万大军要和你一起在东吴打猎。曹操挺幽默的,但内心则是傲气浓郁。
孙权一看到信,内心略带惶恐,表面毫无惧色。辛弃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
作为一方主帅,自己都害怕了,那将必输无疑。孙权乃一代雄杰,和周瑜、鲁肃谋定了胜利之策——联合刘备,火烧赤壁,这就是大战略、大格局。
一天,周瑜把黄盖打得遍体鳞伤,然后,黄盖诈降曹操。东风吹,战鼓擂,黄盖带领12艘船向曹营直奔而来。“黄盖投降了,黄盖投降了。”
曹营的官兵大声叫喊着,这叫喊声里洋溢着一股傲气。中军帐中得到消息的曹操更是喜上眉梢,虽然他没有向其他士兵那样欢呼雀跃,但满脸写着四个字——目空一切。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骄傲。正在曹操得意之时,黄盖敢死队的12艘战船离曹营越来越近,4里,3里,2里,500米,突然,黄盖命令全体将士点火。
一瞬间,12艘战船变成了火船,火球,像火箭一样冲向曹军的战船,还没等曹军纳闷过来,烈火借着猛烈的江风,已经点燃了曹军连着的战船。
顷刻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士兵要么被烧死、要么被淹死。
最后,曹操在众将的拼死护卫下,从华容道溜走了。
此战,奠定了三个鼎立的基础,又是一个火字了得!
最后一战,夷陵之战。对战双方变成了刘备和孙权。两个都是火烧赤壁的高手,不想,这一次双方居然打到了一起,这不是巅峰对决、华山论剑吗,到底鹿死谁手?
公元221年7月,烈日当空。刘备为了给二弟关羽报仇,亲率8万大军杀气腾腾直奔东吴,让人惋惜的是兵未到,三弟张飞因报仇心切,被部将所杀。
这下子完全使刘备完全丧失了理智,挥师直插东吴400里。
东吴大将陆逊对此不理不睬,不跟刘备玩,东躲西藏,气得刘备七窍生烟。于是,刘备下令:把大部队驻扎在从巫峡至夷陵一线的数百里的山林里。
一年后的7月,刘备的大军疲惫了,想家了,战斗力没了。但就在此刻,陆逊的部队却开始发起猛攻,其战术就是“火”攻。
陆逊的士兵每人一把茅草,一个火种,以夜色掩护,从前后左右悄悄潜入刘备的联营,煽风点火,顺风放火。
顿时,火光冲天,700里联营一片火海,刘备的将士降的降,逃的逃,死伤无数,营寨瞬间化为了一片废墟。
在大火的映照下,刘备逃到了白帝城,等着诸葛亮的到来。此战,宣告了后三国时代的来临。
三国演义的最后结局:一个皇帝干掉三个皇帝,管吃管喝,历史罕见。
魏蜀吴,成也火,败也火!
上一篇:2楼装止回阀三楼淹了,有责任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