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近日,在某综艺节目中,《天工开物》的作者,明代科学家 宋应星,以青年、中年、老年的三个不同年龄状态出现,其中老年版的宋应星,被处理成剃发留辫的清代发型,与此前青年、中年的明代发型装饰完全不同,
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宋应星的兄长是在清军入关时,坚持抗清,殉国而死。宋应星自己也是秉承绝不与清廷合作的态度,长年隐居乡间,并留下遗训,子孙不得仕宦清廷。
因此,对这样一个坚守民族气节、拒绝屈服于清朝统治的明代遗民,综艺节目给他“剃发留辫”的做法,引起了许多网友的争议。
此事恰恰证明了:该节目组的历史顾问,也就是 学术界对明清易代历史的态度,依旧与广大网友的朴素正义认知,截然不同。
长期以来,涉及明末清初的历史剧,所聘请的那些历史顾问,也就是专研这段“民族痛史”的专家学者们,一直秉承着他们自行发明、并师徒传承多年的奇葩理论:「清朝入关是代表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正义战争,反清复明是搞分裂,抗拒大一统」。
正在这套理论指引下,他们才会竭力去洗白尚可喜、洪承畴之流,让这些背叛国家民族、屠城盈野的民族败类,均摇身一变,变成了「维护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大大功臣。
2004年,某地所谓纪念“清朝平南亲王尚可喜诞辰40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上,大批所谓“清史专家”云集一堂,宣布要给 尚可喜 这个长期和吴三桂齐名为“三藩”之一的清朝藩王正名。他们声称:
【尚可喜能认清大局,顺应潮流和民心,既能与时同进,又能把握机会,明哲自保,急流勇退。这是一位在历史转折关头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历史人物,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006年,又举办了所谓“纪念尚可喜逝世330周年”的祭祀大典:
比如某地的“洪承畴纪念活动”:
同样是一群“清史专家”,鼓吹:
【从历史的大局着眼,清军入关和清王朝的建立,是应该肯定的。而洪承畴则有功于清之开国与清初的统一。】
某位清初史学界的“学术泰斗”,更公开声称:
【洪承畴顺应历史大势,弃暗投明,把他的才能献给了新的统一事业,并为此做了不懈的努力,是功不是过,更与投降外来侵略者的“汉奸”风马牛不相及。时代已经变了,旧的史学观念也在变。只有抛弃那种以华夷之分的标准评价历史人物,才能对洪承畴及其他降清的人做出科学的评价。】
所以,《康熙王朝》电视剧中,把康熙帝的满清朝廷当做正面主角,把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和他留着华夏衣冠的南明东宁政权,丑化成“抗拒祖国统一”的小丑反派,剧中清朝君臣甚至“大义凛然状”教育观众,「剃发易服才代表举国一致,代表大一统。」
《施琅大将军》电视剧,更进一步,让汉族民女对着清朝大兵哭泣 「 宁愿死在贝勒爷的刀下,也不愿回台湾骨肉分离」
几乎是唯一全面描写了南明历史的《长河东流》电视剧,压剧整整四年,裁掉八集,出场所有南明重要人物,皆被迫强行改名,如李定国改名李长生,何腾蛟改名何令嘉,王夫之改名万扶梓,沐天波改名沐仙坡,高一功改名高文通等等,方才勉强在地面频道播出。
所谓的正剧尚且如此,传奇剧戏说剧更不消说,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电视剧的反清义士、大侠英雄们,提及满清朝廷,都得一口一个“ 大清 ”的尊称,唯独不能说“鞑子”“满清”等台词,完全不论“大清”一词从他们口中说出,何等滑稽。
内地翻拍的几个版本《鹿鼎记》电视剧,身为南明反清政权首脑的郑克塽、陈近南等诸人,也一样得头皮剃得青亮,留着金钱鼠尾,哪怕金庸小说原著里,写明了他们乔装改扮时是用假发辫的。
2014版《鹿鼎记》陈近南:
所以,极讽刺的是,香港影视版《鹿鼎记》中,那个完全不剃发、梳着大背头的陈近南,其实可能更符合【真实历史】上的“台湾孔明”、东宁总制陈大人,潜入内地主持反清活动时的装饰。
2020版《鹿鼎记》陈近南 VS1992电影《鹿鼎记》陈近南
对这些电视剧的制片方来说,遵从历史顾问们鼓吹的“大一统”“政治正确”,不留下任何被认为是影射“抗拒大一统,鼓吹分裂”的纰漏,可能带来相关的风险,影响自己钱途,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这些电视剧中,陈近南这样的反清英雄,就必须要和鳌拜韦小宝这些满清奴才一样被剃头留辫,至于真正历史和合理性则完全丢在一边。
所以,在这种长此以往、约定俗成的电视剧创作环境中,当然就出现了电视剧《龙珠传奇》里,一生反清、至死不休的民族英雄、大明晋王李定国,也被剧方强行剃发留辫的咄咄怪事。
更不用说,这本身就是一部让明朝永历帝公主,去爱上满清康熙帝,将家国情仇变成男女情爱背景的奇葩电视剧了。
当然,2017年上映的《龙珠传奇》,并没有像十年前同样胡编“明朝公主爱上满清皇族”的《皇太子秘史》那样热播一时,反而遭致全网痛骂,群起抵制,并在众怒中收视惨淡、草草下映, 单日最低收视率仅达0.126%,第90集大结局。收视也只有可怜的0.258%。
对该剧的制作方、编导、演员,相关广告商而言,都是完全得不偿失,本身就说明了当今观众的人心所向。
在最能直接把握读者好恶,反映大众情绪倾向的网络小说界,更是从十多年前起,早早就流传着“穿清不造反、屁股套电钻”的俗言:
一个现代灵魂作为网络小说主角,无论穿越到清朝早期、中期、晚期,无论面对的是哪个满清皇帝,他的人生选择都是且只能是【推翻清朝,重光华夏】!
至于妄图挑战这一铁律、非要去“用现代知识匡扶大清江山”的个别写手,无不在广大网文读者的愤怒声讨与唾骂下,碰得头破血流,被读者们永久性拉入黑名单,钱途与前途尽毁!
—— 这就是人心所向,这就是大势所趋!
至于那些依旧秉承陈腐落后观念、非要抗拒华夏民族复兴崛起大势的那些“历史顾问”们,
那些拒绝改悔,依旧视公众民族感情为愚氓的"专家学者"们,就送他们一句话:
苟利国者,虽草民亦国士。徒善言者,虽大儒亦祸胎!——耗子尾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