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巴依老爷真实存在吗(巴依老爷是什么意思)

方应 分享 时间:

巴依老爷的意思是:财主、地主。巴依是“bay”,源自于突厥语,语意为“富裕的”,蒙古语为“bayan”。巴依一词源自贝伊,贝伊是奥斯曼帝国时,对贵族或旁系王子的尊称,同时也是对县、桑贾克旗这一行政级别长官的尊称,一般置于名前,后泛指各省区执政者。1705年突尼斯王朝的统治者称贝伊。1934年土耳其共和国政府明令将“贝伊”改为“巴依”,置于名后为一般尊称,相当于“先生”。

巴依,在维语里是富裕的意思。看过《阿凡提》的人,应该都知道反面主角就是巴依老爷。今天我们谈的巴依老爷,不是那个反面主角,而是咱们维吾尔族里生活富足的人。

也许在大家的印象里,南疆这边的群众普遍贫困,其实不然,这里,有许多富裕的人,有的人所拥有的财富,让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望尘莫及。

在南疆,原来有句话叫做“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维族人说汉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改革开放之初,那时汉语教育没有普及,少部分维族群众学习了汉语。这些人因为能顺利沟通,把握住了信息流,抢抓了机遇,所以能够更容易发家致富。

那么,这部分人一般是通过什么渠道呢?总结了一下,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做生意。其实,维吾尔族是一个从历史上就善于做生意的民族。毕竟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东西物流往来频繁,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生意经。咱们维吾尔族做生意一般都比较大方,钱不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情意相投。

物品上,一般货真价实;价格上,不会斤斤计较。有如此的生意经,再加上懂汉语,改革开放后,很快就捕捉到了商机。有的把新疆的特产贩卖到内地,有的把内地的物品贩卖到新疆,有的把新疆特色美食引入到内地建起了酒店。这些,对于当时的疆内外,都是稀缺物品,迅速抢占了市场。正是他们的捷足先登,建立了渠道,抢占了赛道,才使得这部分人不仅先富起来,而且还一直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

二是搞种植。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南疆的未开垦土地还有很多,加上当时粮食价格不高,棉花价格也不景气,有的地方出现了撂荒现象。这种情况下,有的地方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出租土地,有的允许个人开荒。

那时,部分有一定实力、一定眼光的人,瞅准了机会,一下承包或开荒大量土地,甚至有的达到几万亩。这些土地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后期棉花行情渐好,又把这些土地承包了个人。计算一下,以当时的平均地价300元/亩来计算,2万亩土地一年可以挣多少钱?而且,这里面没有任何的成本,随便躺赢。况且,地价逐渐增高,那这些人的收入,就更不用提了。

三是搞养殖。见过多个养殖大户,牛上千头,羊几万只,自己拥有屠宰场。暂且不说日进斗金的事情。计算一下,一头西门塔尔牛,小牛犊都要近万元,成年羊随便上千元。大家可以计算一下,这家底。

想到一个笑话。内地大学来了一个新疆同学,内地同学想着新疆是贫困地区,问他学费怎么来的,新疆的孩子说他爸杀了一头牛。内地的孩子很是感慨,这太不容易了,那明年的学费怎么办呀,新疆的孩子说再杀一头。内地孩子问那家里怎么生活呀,新疆孩子说没事的,家里还有两三千头。

所以,这边的隐形富豪还是很多的。

当然,随着疆内外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的逐渐发达,咱们维吾尔族的精英们涉及到了各行业、各领域,成为助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