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原作者马识途个人资料(作家马识途简介及作品)
马识途原名马千木,1915年出生于四川忠县的一个书香之家。马识途的文学成就是十分惊人的。1961年,马识途根据妻子刘惠馨烈士的真实事迹,撰写了长篇小说《清江壮歌》,轰动全国,感动了万千百姓,一开印就是20万册。
2010年,因为电影《让子弹飞》的公映,原作者马识途的名字终于走进了新生代的视野——原来这位长寿老人,脑海中有那么多震撼人心的故事。
今年,马识途先生已经108岁高龄,作为人们心目中非常伟大的革命家、作家、诗人、书法家,作为和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齐名的“蜀中五老”中的一员,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传奇一生呢?
1. 他拥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
马识途原名马千木,1915年出生于四川忠县的一个书香之家。
受家庭氛围影响,马识途在学业上一直非常优秀,但未来具体要做什么,他和自己的家人都不是很清楚。
读小学时,有一位朝鲜人到马识途的学校做报告。报告主要围绕朝鲜被日本占领之后,老百姓过着怎样惨痛不堪的生活展开。
马识途和同学们在台下一边听一边哭,既同情朝鲜人的遭遇,又对自身的处境十分担忧,颇有唇亡齿寒之感。
擦干眼泪后,马识途忽然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保家卫国,不能让我们的国家继续落后挨打!
1935年,马识途怀着工业救国的理想,考入了南京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希望毕业后能够成为一名工程师。
但是“七七事变”发生后,抗日救国成为更重要的事,马识途便选择了停学投身革命。
大学生变身成为革命者当然没有那么容易。一开始,马识途如同一个愣头青一般,他和同学们组成了一个农村服务团,穿着学生装跑到南京郊区的农村和采石场宣传抗日思想。
虽然马识途声嘶力竭,费尽心力地试图说服这些底层民众和自己一起抗日,但在苦水中泡大的劳苦大众们,怎么可能听得进去这些衣着光鲜的大学生们的话?
通过不断反思,马识途意识到,自己操之过急了,没有掌握群众工作的方法和规律,只想着凭借一腔孤勇去做事,结果当然不会如意。
之后的马识途,不断调整工作态度和方式方法。
白天,他和工人、农民们一起采石头、种地、同甘共苦,晚上休息的时候为受伤的人敷药、疗伤、谈天说地,结果很快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宣传工作也顺利开展了起来。
2. 痛失妻女后,他依然是一位勇士
从事革命工作期间,马识途和中央大学校友刘惠馨相知相恋,两人于1939年结婚组建家庭,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可是1941年年初,由于叛徒出卖,刘惠馨和还没满月的女儿被敌人残忍抓捕。马识途恰好外出布置疏散工作,得以幸免于难。
在狱中,刘惠馨受尽了折磨,女儿也一度性命堪忧,但刘惠馨咬紧了牙根,坚决不肯出卖同志。
几个月后,刘惠馨壮烈牺牲,女儿也不知下落。马识途得知妻子的噩耗后痛不欲生,恨不得随妻女而去。
但他明白,此时不是沉浸于个人情感的时候,他要接过妻子的遗志,继续干革命,保家卫国,同敌人血战到底!
鉴于马识途身份已经暴露,之后,马识途被安排转移到云南昆明,并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成为闻一多、沈从文、朱自清等名家的学生。
在西南联大,马识途按照党组织“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和“勤业、勤学、勤交友”的方针,一边努力学习功课,一边认真细致地发动师生开展爱国民主运动。
他还积极参加进步文艺活动,主办了文学刊物《新地》《大路周刊》,创作了《第一年》《视察委员来了》等小说,并写了三本诗集。
遗憾的是,1946年调离昆明时,为了遵守党的秘密工作的纪律,马识途将自己写的一切文字性的东西全部烧掉了。
之后的马识途,到处辗转组织革命运动,多次登上特务的黑名单,但他始终临危不惧,多次化解危机,转危为安,积攒了大量的敌后斗争素材。
3.让写作成为自己后半生的归宿
解放后,马识途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过四川省建工局局长、中科院四川分院副院长等要职。
由于工作原因,他经常要和钱学森等科学家一起开会,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对科学管理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正当马识途在科学管理方面大展拳脚之际,他又接到了新的任命:被安排兼任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分管文艺工作。这意味着,马识途专心搞科研的理想又一次落空了。
中国作协党委书记邵荃麟劝说马识途:“革命队伍除了需要科学家,也需要文学家。
你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又有文学基本功,可以尝试写东西,把革命中的光辉事迹记录下来,激励万千人。”
可是,此时的马识途身兼三职,每天像个陀螺一样忙个不停,哪里有时间坐下来搞文学创作呢?
邵荃麟却说:“从事文学创作,生命延长一倍,可以为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语惊醒梦中人,马识途觉得自己这些年的遗憾一下子找到了出口。
是的,这些年自己甘做革命的螺丝钉,组织需要自己在哪里,自己就会义不容辞地出现在哪里。虽然也做出了不少贡献,但并没有在某一领域取得特别突出的成就。
如今自己已经40多岁了,如果继续只满足于按部就班完成工作的话,那么人生的长度和宽度是无法得到拓展和延伸的。从事写作,无疑是弥补这些遗憾的法宝。
之后的人生中,马识途一边认真做好原本的工作,一边抓住一切业余时间写小说。
每天下班回到家,无论多晚,他都会迅速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一直写到深夜。即便身体不舒服,也必须要完成当天的任务再休息。
马识途的文学成就是十分惊人的。1961年,马识途根据妻子刘惠馨烈士的真实事迹,撰写了长篇小说《清江壮歌》,轰动全国,感动了万千百姓,一开印就是20万册。
1983年,马识途写出小说《夜谭十记》。《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一章,后来被姜文改编成了电影《让子弹飞》,反响热烈,讽刺意味十足。
马识途还根据自己和战友地下斗争真实经历,创作了《找红军》《没有硝烟的战线》《在地下》《沧桑十年》等作品。
可以说,只要是马识途的作品,几乎部部都是精品。
4. 我没有终身成就,只有终身遗憾
因为马识途文学成就过于突出,2013年年初,美洲华人作家协会会长冰凌先生亲自来到成都,为98岁的马识途颁发了“终身成就奖”。
但马识途却说:“我没有什么终身成就,只有终身遗憾。”
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马识途后悔自己的人生选择,而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
这些年来,虽然马识途一直在奋笔疾书,但中国革命可歌可泣的故事太多太多了,马识途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有办法把积累的好题材全部付诸笔端。
眼看着自己的人生已至暮年,这些故事,只能跟着自己长眠地下。这不能不让马识途感到遗憾。
朋友劝说马识途:“就算你写不了鸿篇巨制了,但也可以讲一些短篇故事出来,也是一样的打动人心。”
马识途被说动了,此后的他虽然因为罹患癌症而住院,但他在医院里一边治病一边写作,就像从前边工作边写作一样,拿出了超强的斗志。
出院后,马识途也是一边积极治疗,一边坚持写作。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万万想不到,一个接近100岁的老人,竟然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
马识途却笑笑说:“我不怕病魔,怕的是没办法做想做的事。当年我做地下工作时,也是一样不怕死,一心只想着把事情做成。”
在马识途的不懈努力下,2020年,105岁的他完成了小说集《夜谭续记》,再一次惊艳世人。
最不可思议的是,在马识途完成初稿的那一天,保健医生告诉马识途:“经过半年多的药物治疗,肺上的肿瘤阴影已经看不到了,血液的指标也恢复正常了。”
这无疑是命运对马识途奋力创作的最大褒奖!
如今,马识途先生已经108岁了,他的自律、乐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永远是世人学习的楷模!
祝愿马识途先生永远平安、健康、幸福、如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