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2年武则天设置的(北庭都护府是谁设立的)
公元702年1月7日,武则天下令在天山以北的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设立了一处新的行政单位:北庭都护府。其管辖范围东至伊吾(今新疆哈密市)、西达咸海(位于今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交界处)一带、北抵额尔齐斯河到巴尔喀什湖(位于今哈萨克斯坦的东南部地区)一线,南依天山。
公元702年1月7日,武则天下令在天山以北的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设立了一处新的行政单位:北庭都护府。其管辖范围东至伊吾(今新疆哈密市)、西达咸海(位于今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交界处)一带、北抵额尔齐斯河到巴尔喀什湖(位于今哈萨克斯坦的东南部地区)一线,南依天山。公元702年1月7日,武则天下令在天山以北的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设立了一处新的行政单位:
北庭都护府。其管辖范围东至伊吾(今新疆哈密市)、西达咸海(位于今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交界处)一带、北抵额尔齐斯河到巴尔喀什湖(位于今哈萨克斯坦的东南部地区)一线,南依天山。
自汉、唐开始,中原王朝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专门设立了都护府这种军事机关。
“都”字意指全部,“护”字则为带兵监护,所以“都护”一词的意思就是“总监护”。
都护的职责为“抚慰诸藩,辑宁外寇”,辖境内各族人民全部受其统治,有着对各族进行“抚慰、征讨、叙功、罚过事宜”的权利。
其实说穿了,都护府有点像近代的殖民机构。中原王朝在边境附近派驻军队,全凭武力维持对驻扎地的统治,并由此向外辐射出一定的影响力。
设置都护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维持中原王朝中央政权与边疆政权之间的关系。都护府最早出现在西汉,大败匈奴统一西域后,就建立了西域都护府来取代匈奴。
在唐初时期,边疆地区的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飞速发展,自唐高祖武德年间就有许多部落开始主动依附。在唐太宗接连平定了突厥、薛延陀等部族后,边疆有更多的部族投降归附。
但是此事一个十分重要的难题摆在了唐王朝面前:如何处置边疆这些归附的民族。于是唐朝仿汉代建立西域都护府,也在边疆设置都护府。
我们再说回北庭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着当时唐朝在天山北路的23个州,包括了现在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
而在天山以南的地区,早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就已经在高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后来设置的北庭都护府,是武则天出于进一步巩固西北疆域而做出决定。
不过北庭都护的设立,也确实发挥出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北庭都护府屯兵数万于边境,最直接的作用当然是进一步保证了唐朝西北边疆的安宁,唐王朝在天山以北地区的统治也愈加稳固。
而且在反抗外敌侵略方面,北庭都护府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北庭都护府的设立有效地维护了中原与西域各族的关系。
直至“安史之乱”前,北庭与安西两大都护府率领各族官兵,多次击退了来自吐蕃贵族、西突厥贵族以及大食等的骚扰与侵袭。
而且因为中央政令在该区域能够上下畅通,唐王朝的政治策略、经济制度得以在当地推广施行,加之兼具沟通内外、连接中西的交通便利,西北各族在农、牧、工、商等得到飞速发展。
此外北庭都护府的设立,还大大促进了西域、国外以及中原多方间经济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唐朝于北庭的驻军屯田戍边,在开荒种地的同时大力发展生产。
在那一时期,在大唐强盛国力的支持下,北庭已然成为西北地区的中心。而后于唐睿宗景云年间(公元711年),不到十年的时间,北庭都护府被升为大都护府。
公元755年,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国力渐衰的唐王朝已经没有精力关注西域,甚至为了镇压国内的叛乱,驻扎在北庭的部队被大量调回内地。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西域与内地之间的联系都因战乱而被隔断。即便失去了中央政权的支持,孤悬塞外的北庭都护府依然在西北坚守了三十五年之久。
贞元六年(即公元790年),庭州因遭吐蕃强攻而失陷,北庭都护府消亡。虽然仅存在了 89年,但是在大唐王与西域的沟通中,北庭都护府依旧发挥出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也正是依托北庭都护府,汉文化才得以深入而持久地传向西域,更促进了西域各族以及各国与大唐的交流。
因与中央政权紧密相连,从北庭都护府的设立到其消亡,不也从侧面反映着大唐的兴衰变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