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不第后赋菊》赏析(待到秋来九月八暗示了什么意思)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就会盛开,而别的花却早已凋零。一个“待到”二字充满凌厉之气,气势激越,言语中满含可望又可及的肯定自信,有种迫不及待的情绪。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自此,中国历史便埋下了“普通人也可以改变历史”的种子。
此后几千年,又有无数的底层小人物不屈服于命运,勇于改变,最后为自己闯出一片新天地,成为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
在这些人中,唐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黄巢便是最杰出的一个。关于黄巢,史书上的说法纷纭不一。
《旧唐书》说他出身微寒,天生就有造反的基因,而《新唐书》则说他是一个家境优渥的纨绔子弟。
事实上,无论黄巢什么出身,都改变不了他是一个有着不凡抱负的普通人。
然而,作为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很多人对于黄巢多数只停留在“敢于造反”的层面,根本不会把他跟文人跟诗歌联系到一起。
其实,黄巢并不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底层人物,而是一个有才学有抱负的落第文人。一首《不第后赋菊》成为史上最有杀气的菊花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朝末年,政治黑暗,中央政府的势力渐渐衰弱,各地的割据势力于是纷纷崛起。
一时间,风起云涌,时局动荡,战乱不断,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很多底层的文人失去了科举仕进的机会,四处飘零。
黄巢不过是这许多失意文人中的一个。这一天他又一次名落孙山,形单影只地徘徊在长安的街头,看不到自己的前途。他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
隐隐约约间,一股不甘不平之气从他的心中涌出,他脱口而出,写下了这首杀气腾腾的《不第后赋菊》。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就会盛开,而别的花却早已凋零。
一个“待到”二字充满凌厉之气,气势激越,言语中满含可望又可及的肯定自信,有种迫不及待的情绪。
而第二句“我花开后百花杀”更是豪气万丈,杀气腾腾。
它即说明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又用菊花顽强的生命力来暗示了一场风暴的来临。
在诗人心中,此时的唐王朝早已腐朽不堪,会像霜打后的百花一样,很快就会变成枯枝败叶。
诗作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表面上是写菊花盛开,香飘长安,实际上是在预见一种胜利远景。
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是幽香高雅的,而黄巢笔下的菊花是“冲天香”的。
一个“冲天”二字就写出了史上最具杀气的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气势非凡。
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句中,我们根本看不到一丝一毫花朵的影子,分明感觉到一场战争即将爆发。
“满城”的菊花无处不在,就像身披黄金铠甲的战士,在寒门中傲然怒放,英武非凡,杀气十足。
此时的菊花已不仅仅是普通的花朵,更像是一把把火炬,即将点燃整个长安城。
古往今来,热爱菊花的文人非常多,而黄巢为什么喜爱菊花呢?也许和菊花的时令有关。
深秋,万物肃杀,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凌寒开放,藐视众生,像天子一样居高临下。而且,菊花的颜色是黄色,也喻示着他想当皇帝的梦想。
公元880年,黄巢在长安称帝,建立大齐政权。就这样,一个屡次落第的落魄文人,凭着自己的一腔杀气,为自己杀出了一条血路,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印迹。
然而,他嗜杀成性,将30万人屠宰成军粮,一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便成了史上最鲜血淋漓的诗句。这样的“英雄”,不做也罢!
上一篇:河南许昌有几个区几个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