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干倘卖无的真实故事是怎么来的?发生在哪里的故事?
"艺术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术形式分门别类,最能直击人心里,触发共鸣的,往往是那些由真实故事而改变成的艺术。
它们充满了真情实感,情真意切,往往会成为一代经典,成为一代人心中抹不去的回忆。
一、残疾老翁发善心,养活弃婴长成人
《搭错车》在大陆,有好几个版本,均是改编自中国台湾的同名电影。它讲述了养父和养女的故事,其中的主题曲——《酒干倘卖无》这首老歌摄人心魄,为影视作品增添了不少光彩。
这首歌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是词曲作家侯德健,在听闻了这个故事后奋笔疾书而作。
其中歌词部分由他和罗大佑共同完成,作曲则由他本人独创,在台湾省经由苏芮演唱,一经问世便火遍神州,而其背后隐藏的故事,也十分感人肺腑。
"酒干倘卖无",其实是一句闽南语,大意是有无空酒瓶可卖。
这是一位拾荒老人,走街串巷,收酒瓶时的吆喝声。这个老人的命运有些悲惨,他自幼双耳失聪,腿脚也有些不便,还是跛脚,平日里没有人与他交流,他也只会那一句"酒干倘卖无"。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用这句话来形容老人再恰当不过。他没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是以平常心看待这个世界。
有日他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时,忽见地上一襁褓中的女婴。老人没有多做迟疑,当即决定收留这个可怜的孩子。
他靠着卖空酒瓶、卖废品,为女孩买廉价的奶粉,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后来,他们又捡了一只狗,取名为旺财。在他们眼中,人可能是流浪人,狗,绝对不是流浪狗。
每天小女孩靠着她那幅天生的好嗓子在街坊间吆喝着"酒干倘卖无",老翁高兴的跟在她后边。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孩认识了一位词作家。这个青年男子,颇有几分才华,也成为女孩艺术道路上的领路人。
天生丽质难自弃,女孩有了人引领再加上自身的天赋,很快成了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手。
她开始愈发的嫌弃自己的父亲,认为他给自己丢脸了。
女孩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被拾荒者抚养长大,开始逐步的脱离关系。并狠心的丢下一笔钱,试图让老人不要打扰她,可老人分文未收。
其实,老人又怎么可能收呢?她能够出人头地,是老翁一辈子的期许。他不贪恋女孩的钱物,只想平时能够多见她几次,以表孺慕之情。
很多人和女孩一样,认为钱能够解决一切,可多少钱,才能够报答这份养育之恩。
"生而未养,断指可还。生而养之,断头可还。未生而养,百世难还"。老翁与她没有血缘关系,含辛茹苦将其抚养成人,这份恩情,纵使再如何,都无法报答。
他虽然穿的不干净,但内心是非常纯粹的,对女孩的爱也是纯粹的。那些钱,是对他尊严和灵魂的亵渎。
二、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那位青年是个性情中人,他知道父女之间的故事。隔三差五的去照看老翁,这令女孩十分反感。
她多次警告男友,不得再与老翁联系,否则两人就断绝关系。当然,男青年很坚持,他还是日复一日的前去照顾老翁。
老翁不断的央求他能够说服女儿,和自己见上一面,而女孩心意已决,又怎会轻易的回头。直到有一天,老人思念成疾,卧床不起。
此时的男孩和女孩联系也少了起来,只得八方打探,才得知其唱歌的地方。老人佝偻着身躯,拄着拐棍,带上旺财,他们一起去寻找女孩。
老人年老力衰,耳朵,眼神和腿脚都十分的不灵光。一辆大卡车,飞奔而来,他们根本没来得及躲闪。旺财猛的将主人扑倒在地,老人索性躲过一劫,旺财却惨死在车轮之下。
男孩得知这个悲伤的消息后,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酒干倘卖无》。
当那位女星看到这首歌词的时候,父亲和爱人,都已经离开了人世。此时的她,已经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三、滴水之恩涌泉报,当及时行孝
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倘若一个人对养育自己的亲人,都不能毕恭毕敬的上前尽孝,反而是充满了嫌弃和鄙夷,认为他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那么这个人定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对自己的双亲都是如此,何况对待其他人。
现在和人家关系好,或者巴结人家,不过是为了眼前的利益。
等到无利可图之时,定然会翻脸。那位女孩对待这份恩情回报的方式,的确令人嗤之以鼻。这首摄人心魄的《酒干倘卖无》,也在时刻的提醒着世人,要趁着父母健在,赶紧行孝。
人生最可悲的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至亲之人,要的并不是荣华富贵的生活,只是想能够多收获一些陪伴。
并不是像女孩那样,丢给父亲一大笔钱,就能够抵消那么多年的养育之恩。
何况两人还没有血缘关系,倘若不是老人,女孩根本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能否活的下去都是两说着,谁又知道还会遭遇怎样的境遇。
当老人死去的时候,她可能满是悔意。可活着的时候都没有好好尽孝,等到人走了,流再多的眼泪也无济于事。
为人应常怀感恩之情,所有人的付出,都不是理所应当,包括自己的父母。
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为子女耗尽半生,任劳任怨,毫无怨言。
《酒坛倘卖无》这个悲惨的故事,带给世人很多启迪。
首先,不应嫌弃自己的家庭,它能够养活自己,这份恩情就比天大;其次,应当趁着父母年轻,多陪伴他们,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追悔莫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