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敲边鼓的意思解释(真正聪明的人懂得“敲边鼓”)

方应 分享 时间:

树大招风,人大招祸。

在社会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占据有利位置,成为大红大紫的人。

可是你越往中间和前面走,越容易引起别人的忌恨,稍有差池,就被人算计了。

主角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带来高高在上的快感,但是能够长久的,是“默默无闻”——越谦卑,越高贵。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敲边鼓”,悄无声息地为自己谋利。

想讨好一个人,就赞美他身边的人

有一个歇后语,叫“马屁拍在大腿上,闹错了地方”。

如果你直接吹捧某个人,不一定会得到对方的认同,也许会适得其反,引起对方的厌恶。尤其是一些彼此不够了解的人,一句无心的话,可能会戳中对方的伤心处。

比方说,一个离过婚的人,你和他讨论婚姻的话题,赞美他的家庭很幸福,也许会勾起他对失败婚姻的回忆。

真正聪明的人,会转移注意力,做“爱屋及乌”的事情。

东汉末年,孔融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三岁就做出了“让梨”的举动,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十岁的时候,就和当时的名人李元礼攀亲戚,说自己是孔子的后代,和对方祖先有很深的缘分。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虞寄的高官,求他办事的人很多。

有一天,一位客人找到虞寄的家,说:“你家男孩,不是一般的人,当年的孔融,也应该不能超过他。”

客人一句话,很快打开了人际交往的局面。

赞美家里的孩子,比直接赞美父母更有效。毕竟,大部分的父母,都以自家的孩子为骄傲。

通常,我们去拜访别人,会说“你家的院子很好看,盆景很美,窗户很明亮”之类的话,其实是变相地讨好对方。

想留下好印象,就在背后夸奖人

你也许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一个不很熟悉的人,通过你身边的人的嘴,表达出仰慕之情。你知道后,心里乐开了花,因为自己“名声在外”。

人与人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并且心理变化,很难察觉到。通过“第三人”来传话,一方面是试探对方的态度,一方面是体现自己的修养。

《增广贤文》里写道:“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大部分的人,在背后喜欢议论是非,把一些当面不好说的闲话、废话、恶毒的话,都说出来。

真正聪明的人,却在背后说人好话,言行“不一般”,带来不一般的人际关系。

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同朝为官。从“完璧归赵”的事件发生后,蔺相如得到了君王的厚爱,廉颇显然受到了冷落,他在背后说了很多气话。

蔺相如知道廉颇在排斥自己,不但不恼怒,反而说:“秦国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廉颇将军功夫了得,善于带兵,我很敬佩。”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令他羞愧难当,矛盾从此化解了。

绕了一个大弯,把赞美的话传出去,就像一块柔软的棉花一样,让人很舒服。

想给人留面子,就揣着明白装糊涂

俗话说:“面子大于天。”

虽然,明知放下面子,就能够活得更好,但是很多人,还是抱着面子不松手。

如果你和爱面子、层次很高的人打交道,就应该察言观色,让对方的面子,得到充分的满足。直接夸奖人,说一些子虚乌有的话,虽然会引来掌声,却也会引来嘲讽,不可取。

学会装糊涂,与人交流的时候,适当“打哑谜”,事情就过去了。你的糊涂,恰好印证了别人的聪明。

比方说,你和上司一起吃饭,上司和客户聊到了单位的事情,可是他说得不够清楚,有些事情还说错了。你不要拆穿,而是笑着点头,表示赞同。

在别人没有面子的时候,你充当“阻燃剂”的角色,找回面子,以后也会得到别人的感激。毕竟,谁的心里都明白,只是不说而已。

想给人提建议,就要善于借物喻人

春秋时期,楚庄王继位后,三年都不做正事,大臣们很着急,但是怕说错话,就只能忍着。

一个叫伍举的大臣忍不住了,说:“南方有一只鸟,停在土山上,三年都没有飞,翅膀也没有动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显然,伍举是话里有话,希望君王不要像不飞的鸟一样。

通过一些比较有趣的事物来暗示自己的“主题”,无疑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建议方式,也会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一些。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好听的话,才是真话,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很多人无法做到,尤其是一些虚伪的领导,习惯了“报喜不报忧”的工作方式,根本就不会听建议。

因此,聪明的人,提出建议的时候,善于调整话题,让气氛更加轻松活泼。

敲边鼓,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从旁边帮助别人讲话或者表达意思,形成佐证,还带有一些贬义。

其实,在这个人人都想成为主角的社会里,学会主动让位,自己躲在不显目的地方,不仅能够得到好处,还能及时抽身而退。

懂得“敲边鼓”的人,就像夜晚的一朵云,伴随在月亮旁边,把月亮的氛围烘托出来,如果有机会,还能把月光遮挡得严严实实。

现实告诉你,很多为别人做嫁衣的人,后来也出名了。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