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鱼是什么样子的图片(墨鱼是乌贼吗有什么区别)
简单来说,这些喷墨族以乌贼肚子里的墨水最多,学术用语是墨囊最大,常喷墨染黑海水,以障蔽天敌或捕捉猎物,所以又名墨鱼。乌贼与其他喷墨族的不同,则要从软体动物的分类系统来说明。
乌贼和墨鱼是一样的吗?和小卷、透抽、软丝又有什么不同吗?在海鲜中,会喷墨汁的「乌贼」,它的名称听起来带有些许负面的印象,但你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命名由来吗?
乌贼在过去古代其实还流传许多名称和有趣的传说,听说乌贼很喜欢吃水鸟?乌贼长得像是缆绳?喜欢乌贼、海鲜的你,快来认识乌贼的小秘密:
其实小卷、透抽、软丝、鱿鱼都喷墨,连章鱼也会,为何只有乌贼被污名化为海洋社会的黑道?
简单来说,这些喷墨族以乌贼肚子里的墨水最多,学术用语是墨囊最大,常喷墨染黑海水,以障蔽天敌或捕捉猎物,所以又名墨鱼。
乌贼与其他喷墨族的不同,则要从软体动物的分类系统来说明。
根据《贝类资料库》,这些喷墨族同属头足纲,但章鱼属八只腕足的「章鱼目」,其他则属十只腕足的「乌贼目」和「管鱿目」。
这样就先把俗称「八爪鱼」的章鱼先区分开来。
「乌贼科」的各种乌贼,体内有船形的石灰质硬壳,古文献称「海螵蛸」,也是中药材。
管鱿目包括没有眼膜的鱿鱼,以及有眼膜的锁管科(小卷、透抽、软丝),体内都有软薄、透明、长条状的「几丁质」(甲壳素)内壳。这样又把体内有一大块「船形石」的乌贼凸显出来。
古文献中,清代文献对乌贼的称呼,除了俗名墨鱼之外,也提到「乌鲗」。
明代官员何乔远在万历四十八年(一五二〇年)出版的著作《闽书》中,已整理出自古以来对乌贼的各种名称和传说如下。
《闽书》整理了乌贼名称和传说。
一、算袋鱼
秦始皇东游弃「算袋」(原字是筭,筭古通算)于海化为鱼,形如算袋,两带极长。「算袋」就是装计算工具的袋子,「两带」指乌贼有一对可伸缩、射向猎物的触腕。
古人认为乌贼的形状很像有背带的算袋。文献有误将「算袋」写成「墨袋」者,应该是看错了「筭」字。
二、乌贼
乌贼是一种叫「鸔乌」的水鸟所化,却又「性嗜乌」,常故意浮在水上装死,让乌飞过来啄其腹,然后「卷取食之」,为乌之贼害也,故名乌贼。
这就是说,乌贼以喜欢吃一种叫「乌」的水鸟而得名。
三、缆鱼
有长须如缆,遇风波可蜷须下碇或以须黏石,故名缆鱼。
古文献描述乌贼:「八足绝短,前有二须极长」,也就是说乌贼有一对很长又有伸缩性的触腕,很像缆绳,遇到大风浪可以黏住岩石。
四、墨鱼
腹中有墨,口还能吐墨水,用以写字,其字迹经年即化。嘿!原来乌贼肚子里的墨水真的可以写字,但是会褪色。
五、乌鲗
鲗,乌鲗鱼也,腹中血及胆如墨,可以书。鲗者则也,以书文字为世则也,故曰乌贼怀墨而知礼。
这就是说,乌贼的「乌」指墨水,「贼」其实是「则」,也就是法度、规范,原来乌贼知书达礼,堪称海洋社会的典范。
以上所说,姑且不谈算袋、鸔乌、缆鱼的神话传说,既说乌贼是乌之贼害,又说乌贼怀墨知礼,实在差很大。
乌贼又称「墨斗鱼」,应该来自广东潮州话(属闽南语系)称墨鱼为「墨斗」(ba̍k-táu)。
墨斗本是木匠用来打黑色直线的器具,或许让人联想到乌贼。
但有一种小型的墨鱼也叫墨斗,《福州府志》曰:「墨斗,似锁管而小,亦能吐墨。」
乌贼的闽南语除了叫「墨鱼」(ba̍k-hî),更常用「墨贼」(ba̍k-cha̍t)。
「墨贼船」不是捕乌贼的船,而是指乌贼体内的船形硬甲。
「墨贼烟」则指乌贼喷出的墨。闽南语称乌贼为「墨贼仔」(ba̍k-tsa̍t-á)。
但也有人用「墨贼仔」或「墨斗」、「目斗」来指称一种小墨鱼。
上一篇:谁是卧底游戏规则及玩法简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