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新中国普通话的演变历程(普通话的由来)

方应 分享 时间:

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说得最多的语言之一。

  • 来历

普通话的具体来历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最初形成于北京地区。在中国古代,北京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也是交通和文化的枢纽。因此,北京话逐渐逐步形成了作为通用语言特点,并逐渐被广泛使用。

在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探讨和制定普通话标准的过程中,北京话作为普通话的标准发音,其地位更加突出。通过对全国各地方言优秀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行整并加以适度的标准化,最终确定了普通话的标准发音。

尽管普通话起源于北京,但现在它已经成为了全国通用的语言。在其他地区,由于地域差异和历史发展的不同,当地的语言、方言也有所不同。然而,通过普及普通话,人们可以在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交流,并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相互联系和合作。

  • 滦平采音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 (一些语词当地极少使用则在其它地方采音)。1953年当时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派出的语言专家,他们在为制定中国通用语言规范进行取音考察,在滦平进行了语音采集。

作为全国规范,普通话需要音节口型顺畅,声调简明,易于分辨,甚至要求语速适中,气流连贯,韵味充足,适于广播、演讲和日常交流,如此才适合作为推向全国的公共用语。

从后来普通话的规范来看,滦平日常的语言非常符合这些标准。滦平话音准分明,字正腔圆,语调比当时的北京话要“硬”一些,显得直接、清晰、明确。

尤其是没有北京胡同音那种儿化、省字、尾音等发音习惯,易于学习推广。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召开,将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定为“普通话”

  • 现状

“截至2023年1月3日,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率达到80.72%,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文盲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超过80%下降至4%以下,各民族各地区交流交往的语言障碍基本消除。”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音,也是中国官方语言之一。目前,普通话已经成为了中国国内最主要的交际语言和学校教育的修目。

近年来,普通话的使用范围和广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推广普通话,如开展“普通话推广周”、“普通话培训计划”等活动。

同时也加强了在地方官员、教师、新闻媒体等方面的普通话考核力度。此外,在不同地区的方言交替使用中,普通话逐渐成为了更广泛接受和使用的语言。

尽管如此,普通话的普及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时间和努力。一些地区和人群仍然在使用方言或其他语言进行交流同时也存在部分人认为方言比普通话更能表达自己思维的情况。因此,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仍然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 未来

普通话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和国际交往的工具,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普通话的地位也会逐渐提升。

另一方面,普通话的标准化和范化程度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这对于保证普通话作为交际工具的有效性十分重要。未来,普通话还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学习和使用,成为沟通中华文化和其他文化的重要桥梁。

普通话的优势不仅在于在重要场合可以用来进行礼节性的交流,而且它的广泛使用还有助于减小中国内部地区之间的差异。

普通话通过全国各个领域的推广,不仅增进了中国各地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能力,还帮助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声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今日多元的文化环境下,普通话已成为了一项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且在中国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