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在位多少年死的(汉文帝在位多少年)
我们中国人,多少都有点文史情结,喜欢看文学作品、读历史书籍,以史为鉴也是我们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对于历史特别是古代史的一些知识或者认识,多数人一般都来自于历史教科书。
历史教科书,沿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向我们展示了主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比如,讲到汉朝时,必然就会讲到文景之治。
缇萦救父之类的故事,一般我们都听说过,大多都是文帝时候的故事。汉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对于我们今天特别是那些当老板的朋友有什么启发意义。今天,我们就简单聊一下这个话题。
汉文帝,第一个被千古传诵的一代明君
汉文帝,是汉朝实质上的第三位皇帝,前面分别是他的父亲刘邦和未称帝实际上掌握实权的吕后。根据历史记载,他是公元前203年出生,公元前157年驾崩,享年46岁
短短46年,前23年他是一名普通的皇子,曾长期在自己的封地代生活;后23年,被众臣推上皇帝宝座,实施了一系列仁政举措,比如宽省刑罚,减轻赋税、用贤纳谏等等,与他的儿子汉景帝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
后人知道他是一位好皇帝,一方面来自民间的口口相传,另一方面来自《史记》等史书。相对而言,有着文字记载的《史记》更为靠谱一些。
所以,我们先来看一下《史记》对他的评价,首先是他儿子汉景帝在一段诏书中的评价:
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除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
汉景帝的这段评论,难免有不真实的嫌疑,毕竟儿子说老子坏话的不多。但作为一个秉笔直书历史学家的司马迁,在最后的点评中,对汉景帝的话予以回应,说明汉景帝的评价并没有夸大之处。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於今。呜呼,岂不仁哉!
不过与汉景帝的评价稍有不同,司马迁则从历史大趋势的角度,说明汉文帝实行仁政是一种历史必然,显然要站位更高一些。同时,司马迁也指出,汉文帝本也能做封禅之类事情,但比较谦让一直未作,说明他是真的任君。
汉文帝的一生,警醒老板们积累很重要
司马迁引用孔子那句“必世然後仁”的话,在汉文帝身上得到了验证,告诉了我们一个明白无误的道理:凡事都必须积累,短时间的爆发未必能走远。
这里面,需要给大家解释一点的是,孔子这里的“世”,指的是三十年。古代人常说:如有受王命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
表面上看,汉文帝接管的是一个烂摊子,刚刚经历过诸吕之乱,匈奴也经常骚扰北境,农业生产也未能完全恢复,朝政显得还不够安稳,刘邦分封的刘氏王也蠢蠢欲动。
实际情况却是:经过楚汉之争,刘汉王朝已经统一了全国,举国上下对刘氏的正统地位已经有了高度认可。
刘邦尽管有着白登之围的屈辱经历,但还是与匈奴建立了一套较为可靠的和平相处关系,双方都没有能力完全压制对方。此外,由于刘氏正统的恢复,所以天下的贤能之士也都愿意为朝廷服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留给汉文帝的任务,其实主要就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实行仁政是必然选择。换句话说,如果不是汉文帝刘恒,其他人当了皇帝,要想当的时间长,也只能施行仁政。
要知道,汉文帝在接皇位之前,可是经历了一番复杂的内心斗争,算了卦问了属下的意见,并派人打听消息后才正式接受这个皇位。来之不易,必然要倍加珍惜。
现在的老板们,在坐上宝座之前也都经历了艰难的个人奋斗历程。对于多数已经成名的企业来说,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二代,或者正在进行着换代接班的工作。
不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坐上当家人的位置。那都是历经血雨腥风的商业竞争,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搏杀才得以胜出。
正是有了这些奋斗的历程,才为企业进一步做大奠定了基础:该走的人走了,该灭掉的竞争对手已经灭掉,该留住的人已经留下,该有的市场优势也应有了。
如果没有这些积累,一心想着一下子就把企业做大,甚至短时间内就成为业界翘楚,那都是空想。君不信,可以看看近年来风口上倒下的那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互联网企业,明明有着良好的前景,却一夜之间突然倒下了,主要原因还是缺乏足够的积累。
当然,三十年可能太长了,现在的企业家等不了,毕竟过了三十年,自己可能都面临老去的危险。但是,无论如何,没有个七八十来年的积累,一个企业是难以长久的。
汉文帝的一些错误,老板们可以不再犯
汉文帝是一位仁君,但是毕竟也只是个普通人,在位23年也犯了不少错误,足以警示后人。
错误之一,刑罚改革考虑不周,结果却是轻刑死人众。前面说到,去肉刑是汉文帝的一大政绩。
改革之初,汉文帝的确也是考虑到肢体、肌肤受到伤害,不仅一辈子都无法改变,并且带来较大的伤痛,不符合仁政的要求,所以才规定“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当斩右止及杀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赇、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而复有笞罪皆弃市”。
但不曾想,除肉刑,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斩右止者又当死;斩左止者笞五百,当劓者笞三百,率多死。
所以,王安石说汉文帝轻刑死人众。还好,他儿子汉景帝一登基,就下诏:“加笞、重罪无异;幸而不死,不可为人。其定律:笞五百曰三百,笞三百曰二百。”算是改变了他父亲的一个改革失误。
现代企业要发展,就要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到底选择什么样的战略,说到底还是老板自己说了算。
但是老板朋友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万能的,觉得自己的眼力见要比别人独到,一意孤行、刚愎自用,选择一条并不适合自己公司的发展道路。如果要推行改革、制定战略,最好还是多听听不同方面的意见,然后再下决定比较好。
错误之二,迷信和宠幸。这个就不多说了,汉文帝本来就是算了一卦才去接受帝位。更可笑的是,因为一个梦,就宠幸了一个船夫邓通,并让他的财富堆积如山。
迷信就是迷信,最后他也只当了23年的皇帝,不到50岁就去世了,他宠幸的邓通尽管有着铸造货币的权利和便利,但还是活活被饿死,只因为他儿子不喜欢这个邓通。
200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老板们恐怕迷信程度一点儿也没有减轻。据说,很多老板开工就要请高人看风水算吉日,还要长期供奉这个那个神。
与此同时,还对手下的个别人超常规信任,给予了他们接近自己的权力。这对于一个公司,那都是十分危险的,各位老板还是多想想汉文帝比较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